】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用新技術應對變異病毒逃逸
http://www.CRNTT.com   2024-02-07 18:13:18


  中評社北京2月7日電/據科技日報報導,氣候和環境變化會影響病原體的分布和傳播,新病原體的跨種傳播時有發生……在日前召開的第一屆中國病原學發展大會上,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院士表示,面對新病原體和突變株的不斷出現及大部分病原體當前無特異性治療藥物和預防疫苗的現狀,應進一步加強學科交叉融合。

  “全球持續面臨新發傳染病威脅,世界衛生組織每年都會公布一份優先研究名單。”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沈洪兵指出,加強病原學領域的創新研究十分重要,世界衛生組織啟動的新版全球健康危機研究和創新計劃以重點病原為突破口,持續關注針對病毒家族的通用應對技術開發。

  新發傳染病還會發生嗎?下一次如何把它的傳播消滅於萌芽狀態?如何推進病原學領域的創新與探索以有效應對新發傳染病?針對上述問題,多位院士專家在會上給出應對策略。

  像天氣預報那樣預測新病原體

  “在疫情發生前開展研究,依靠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阻止、減緩或者預防重大新發傳染病疫情發生,是病原學領域一直努力的方向。”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傳染病溯源預警與智能決策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徐建國介紹,病原學領域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在病原體引起人類疫情前,就對其進行發現、鑒定和研究。

  據介紹,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於2012年—2017年資助的“動物源性病原體及其對人類致病性”重大項目支持下,我國微生物學家已經對多種野生動物、媒介生物等攜帶的微生物進行了研究,發現大量新病毒。課題形成了“我國可能存在的新發傳染病”病原體名錄,包括西尼羅病毒、寨卡病毒、冠狀病毒、山羊無形體等17種病原體。扎實的基礎研究工作有望做到未雨綢繆、主動防疫。

  “名單中的病原體在一些地方出現,引發疫情,得到了印證。”徐建國表示,“過去我們沒辦法預測傳染病的發生,如今對自然界的微生物進行調查和公共衛生安全評估,可提高傳染病疫情的預測能力,實現像天氣預報那樣的預判,用於指導應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