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6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廣東省東莞市樟木頭鎮官倉社區,幽深的三家巷裡,有一棟青磚屋,墻上並排掛著“陳啟文工作室”“莫華傑工作室”兩塊牌子。
青年作家莫華傑的工作室內,擺著一本書——《世界微塵裡》,他稱之為“紀實文學自傳體”。在廣東打工多年,莫華傑幹過流水線工人、飯店服務員、工廠業務員等。“我從廣西村寨裡走出來,成為一名專職作家,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來到作家村。”莫華傑說。
為作家營造“家”的氛圍
房屋修舊如舊,成為作家工作室;樓頂平台上,桌椅和大遮陽傘形成公共空間,文學交流活動定期舉辦……官倉社區保留著有3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在官倉古村,處處能感受到文學與鄉愁的雙向奔赴。
時間回到20年前。彼時,東莞以樟木頭鎮為重點,展開一場“建村”行動:2005年,東莞成立文學藝術院,聘請評論家雷達擔任名譽院長;2006年,東莞啟動了面向全國的作家簽約計劃,吸引10多名作家來此創作;2010年,東莞創建作家村文學品牌。
“一個作家群落形成了。樟木頭鎮因勢利導,配備了專職人員為作家服務,為作家營造‘家’的氛圍。”東莞市作協樟木頭分會主席王康銀回憶。
作家村成立10多年來,各地作家被濃厚的文學氛圍吸引而來,在此居住和創作。如今,作家村已是74名作家共同的“家”,其中有30多名加入廣東省作協,20多名加入中國作協;有《當前文學創作症候分析》《喊山》《國家訂單》《生命的呐喊》《紅駱駝》《回鄉記》等作品獲得魯迅文學獎。
“關起門寫作,打開門改稿。”作家趙勤說,“文學創作講究這兩點,作家村恰好都具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