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囊螢夜讀,孰真孰假?
http://www.CRNTT.com   2024-05-24 19:28:56


  中評社北京5月24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囊螢夜讀的典故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晉書》記載,東晉車胤(字武子)“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及長,“機悟敏速,甚有鄉曲之譽”,後“顯於朝廷”,“以寒素博學知名於世”。

  在一代代讀書人的閱讀接受中,囊螢夜讀成為一種文化資源,被反復化用與書寫。梁代庾信《奉和永豐殿下言志詩十首》其五中說:“池水朝含墨,流螢夜聚書。”唐人杜甫在《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見贈》詩中說:“日暮拾流螢”,“勸郎勤六經”。南宋趙希逢在《和流螢》一詩中也說:“林塘腐草化為螢,星散飛來暗復明。拾向書窗輝眼目,當將檠火對南城。”儘管“腐草為螢”之說沒有依據,但是囊螢夜讀典故被反復使用,便充分表明了詩人對這一文化資源的信奉,也意味著車胤作為勤學的楷模,激勵了無數讀書人。

  螢火蟲個頭小,光亮很微弱,自古以來又有“螢僅自照”之說。如南宋釋文珦《螢火》一詩有“自照光寧遠”,清代祁寯藻《螢火》一詩有“微明難自照”。小說《水滸傳》中也說“螢火之光,照人不亮”。而擷取前人片金碎玉編撰而成的《增廣賢文》中,也有“螢僅自照,雁不孤行”的說法。《增廣賢文》擁有廣泛的受眾,因此“螢僅自照”的觀念深入人心,被世人廣為接受。

  受“螢僅自照”說影響,囊螢夜讀遭到瞭解構。唐人殷堯藩《下第東歸作》說:“欲射狼星把弓箭,休將螢火讀詩書。”這一科舉落第的牢騷語,一反“囊螢夜讀”之意。南宋鄭思肖《車武子聚螢讀書圖》說:“武子耽書不暫忘,練囊終夜照凄涼。讀來讀去東方白,笑殺流螢數點光。”這是對車胤讀書用功的解構,甚至有譏笑其貧窮的意味。明代浮白主人在《笑林·名讀書》中說:“車胤囊螢讀書,孫康映雪讀書。一日,康往拜胤,不遇,問何往,門者曰:‘出外捉螢火蟲去了。’已而胤答拜康,見康閑立庭中,問何不讀書,康曰:‘我看今日這天,不像個下雪的。’”孫康映雪讀書的故事見於《孫氏世錄》:“晉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清介,交游不雜。”車胤囊螢與孫康映雪,本是世間勤學的典範,但是浮白主人以諧謔的筆致,不但把車胤與孫康寫得很滑稽,還消解了囊螢與映雪的價值取向,實在不足取。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