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俄羅斯專場演出展現民族管弦樂獨特魅力
http://www.CRNTT.com   2024-01-10 10:43:51


 

  俄羅斯國立學術管弦樂團已經有135年歷史,曾兩次來華演出,還改編並演奏過中國作曲家趙季平的《和平頌》。通常來說,彈撥樂器個性鮮明,穿透力強,但在民族樂團裡如何很好地相互融合,是一個難點。欒冬在觀摩後說:“他們樂團的演奏非常融合,包括巴拉萊卡、曼陀鈴這些彈撥樂器,都配合得特別好。”

  於帆說:“我和他們樂團的首席指揮季米特裡·霍赫洛夫有短暫的交流。老先生很有風範,非常值得我學習。”欒冬告訴記者,中俄兩個樂團還達成了未來交流合作的機制,雙方將加強聯繫,在曲目上進行交流和分享,並表達了同台演出的意願。

  不只是此次俄羅斯之行,近年來,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族樂團巡演足跡遍布歐洲、大洋洲、北美洲、中亞等地區。

  劉西站曾多次隨團到海外演出,比如2016年10月,他在美國、加拿大表演《百鳥朝鳳》;2017年2月,在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演奏《看秧歌》。“嗩呐是非常傳統、接地氣的樂器。這些曲目很中國,也很國際,在國內外舞台上都很受歡迎。”劉西站說,他在活動中也接觸了很多外國樂器,能真切地感受到音樂是相通的。

  在海外演出時,欒冬常常會被外國觀眾問到一個問題:中國民族樂團裡為什麼會有大提琴、低音提琴、西洋打擊樂呢?欒冬說:“其實除了這些西洋樂器,樂團裡的常規樂器也不限於單一民族樂器,還有琵琶、胡琴等,都是歷史上文化交融的成果,並得到發揚光大。中華民族是一個非常開放包容的民族,我們接受和擁抱一切美好。”

  最近,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族樂團成員正在緊鑼密鼓地排練。上半年,他們將在西班牙馬德里、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和馬耳他的中國文化中心,演出“絲路掠影”民族音樂會,以大提琴配合其他特色民族樂器,演繹中國音樂作品,也用中國的音樂語言詮釋外國作品。

  “音樂是世界各地人民交流的橋梁,它通過聲音傳遞到耳朵,再傳遞到心靈,雖然是無形的,但音樂可以牢牢地抓住人心,直抵靈魂。”欒冬說,未來樂團的海外演出將盡可能多一些導賞、多一些互動,給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觀眾帶去更加豐富的中國民樂體驗。(來源:人民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