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赴一場工美與非遺的盛宴
http://www.CRNTT.com   2023-01-04 14:19:26


  中評社北京1月4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1月1日起,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恢復開放。同時,四場新展覽“祭如在——中國藝術研究院藏明清祖容像展”、“鬆納柴器——景德鎮陶瓷柴窑燒造技藝展”、“影戲人間:陝西非遺皮影展”、“天地人文——劉恒甫公共藝術展”也同步與觀眾見面。

  祭祖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豐富深厚的傳統,孝老愛親、慎終追遠、敬宗睦族更是自古傳承的家族美德。祖容像作為祭祖文化的象徵物,是維繫家族情感的物質載體,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與人文內涵;同時,因在繪制時注重如實反映祖先樣貌及所穿服飾,祖容像也是中國人物繪畫的集大成者。

  本次“祭如在——中國藝術研究院藏明清祖容像展”中展出的中國藝術研究院明清祖容像藏品,數量可觀、質量上乘,絕大多數藏品為首次展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套較為完整的“多羅順承郡王家族祖容像”,自第七世多羅順承忠郡王諾羅布至十二世多羅順承簡郡王倫柱共六代郡王、五代王妃,共計11幅作品。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清代王府祭祖規制,也可通過作品的不同繪制風格瞭解清代北方祖容像繪制技法和樣式的演變。

  景德鎮的千年窑火,燒出了中國陶瓷的燦爛、照亮了世界陶瓷大道。千百年來,窑爐營造和燒造技藝賡續精華、創新不輟。在當代,景德鎮的陶瓷工匠通過對窑爐不斷研究、探索、改進、試燒,形成了名為“鬆納柴器”的藝術柴窑。這種窑爐既能復燒各歷史時期的景德鎮陶瓷作品,也能充分滿足當代各種陶瓷藝術的燒制條件,可以生動展現“入窑一色出窑萬彩”的神奇魅力。

  “鬆納柴器——景德鎮陶瓷柴窑燒造技藝展”中呈現的百餘件作品,由幾十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教授、省級工藝美術大師等創作,使用“鬆納柴器”窑爐燒制而成,展示了當代藝術陶瓷和柴窑的歷史內涵和時代價值。

  2011年11月2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中國皮影戲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有著“一口敘說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美譽的皮影戲歷經千年承傳流變,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皮影戲集美術造型、文學劇本、音樂唱腔、表演技藝於一體,有著較為完整的藝術體系、鮮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美學成就,反映著中國人特有的審美觀念、思想情感和精神追求。

  陝西是中國皮影戲的發祥地之一。陝西皮影戲影響幾乎遍及陝北、陝南及關中各地,深受當地民眾喜愛,是近代陝西多種地方戲曲的前身。皮影雕工至臻精美,鏤空與留實巧妙搭配,造型優美生動、有韵有勢、繁簡得宜、虛實相生,極富特色;唱腔類型多樣,碗碗腔細膩婉轉、阿宮腔清悠秀婉、弦板腔明快清脆、老腔剛直高亢,影響廣泛深遠。本次“影戲人間:陝西非遺皮影展”是“中華瑰寶”系列展覽的又一次全新呈現,共展出陝西非遺皮影相關展品約200件。(來源:人民日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