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現實題材中捕捉詩意瞬間
http://www.CRNTT.com   2022-12-28 13:35:46


  中評社北京12月28日電/據人民網報道,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文化藝術事業指明了方向。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時代的創造者。貴州人民特別是那些山裡的鄉親們,他們的淳樸、善良、寬厚,他們那種骨子裡的倔強,山一樣堅韌不拔的性格,就如同山野的樹,夾縫裡的草,風雨中的山歌,無數次震撼著我。我從事戲劇創作20多年,與其說是我在堅持創作,不如說是貴州人民、貴州故事一直牽引我,吸引我秉筆而抒,講述他們的歷史與今天,奮鬥與夢想,個人命運與時代變遷。是家鄉貴州成就了我的創作,使我在他們的故事裡實現藝術追求。我始終認為,只要將藝術目光永遠對准人,人的命運史、人的奮鬥史、人的心靈史,就能引起大衆的共鳴。

  這幾年,我創作的黔劇《天渠》《臘梅迎香》,京劇《錦綉女兒》,話劇《出山!》,這些劇目獲得“文華大獎”提名劇目、中國京劇藝術節優秀劇目、“百年百部”“脫貧攻堅”主題全國優秀劇目展演等全國專業獎項,其主角無一不是這片厚土上“生長”出來的人和故事。黃大發,時代楷模、貴州遵義市團結村原黨支部書記,用了36年,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帶著全村人打通了一條橫跨三個村、9000多米的“生命渠”;鄧迎香,貴州羅甸縣麻懷村黨支部書記,帶領鄉親用13年貫通一座山,開出一條致富路,古代的“愚公移山”或許只是傳說,在現實中,貴州人民用奮鬥創造了人間奇跡;苗家綉娘,用一根根刺綉銀針改變命運;還有那些永遠倒在扶貧路上的幹部……這些人物藝術形象各異,性格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自強改變命運,奮鬥創造奇跡。他們,一次一次點燃了我的創作激情。

  我想,所謂藝術創作的獨特,是視角的獨特、開掘的獨特,從人性之光、人情之美的視角出發,勾勒出與時代同呼吸、與人民共命運、有血有肉的藝術形象。比如《天渠》中的黃大發,不僅是一個英雄,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老父親;《臘梅迎香》沒有寫鄧迎香開山修路的過程,而是另辟蹊徑,寫一個女人的成長——從愛一個人,到愛很多人,從怨一座山,到打通一座山;京劇《錦綉女兒》不是講阿彩如何成功,而是塑造了一個經歷失敗再次站起來的大山深處的女性形象。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