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動畫:承百年薪火 揚民族之風
http://www.CRNTT.com   2022-10-26 17:08:31


  中評社北京10月26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今年是中國動畫誕生100周年。100年來,中國動畫從無到有、從短到長、從黑白到彩色、從無聲到有聲、從二維手繪到數字化設計,在繼承傳統和推陳出新中,講述著中國故事,傳播著中國文化,弘揚著中國精神。站在第二個百年新起點上,我們要總結百年發展經驗,探索中國動畫在創作、傳播、發行等方面的新路徑,推動中國動畫在下一個百年更好更快發展。

  百年探索形成“中國動畫學派”

  1922年,由萬氏兄弟製作的第一部動畫廣告片《舒振東華文打字機》上映,開啟了中國動畫百年序幕。1941年,中國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問世。作為中國動畫萌芽與發軔時期的經典之作,該片至今仍為觀眾津津樂道,激勵了無數動畫人在民族動畫創作的道路上砥礪前行。1957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簡稱“上美影”)誕生,首任廠長特偉帶領一批動畫創作者,十年間創作出200餘部長短美術片,奠定了新中國動畫的創作基礎。自此,眾多藝術家在動畫創作中,廣泛運用傳統文化元素,汲取傳統藝術精華,開啟了中國動畫獨立自主的藝術探索之路。

  1961年,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問世,中國動畫人將工筆重彩、水墨繪畫、剪紙、皮影、年畫、版畫等傳統藝術引入動畫創作之中,讓作品在製作工藝和視覺風格上呈現出鮮明的民族特色,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美術片。除了運用水墨藝術的《小蝌蚪找媽媽》,在角色造型與動作設計上融入木偶元素的《神筆》,使用了“剪”“雕”“鏤”“刻”等剪紙技藝的《金色的海螺》,將中國古代民間年畫、廟宇建築、佛像雕塑等元素融為一體的《大鬧天宮》,都是那一時期優秀美術片的代表。

  一代代中國動畫人,在探索民族風格道路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以中國文化為創意源頭、以中國元素為表達形式、以中國風骨為精神內涵的藝術風格,也形成了享譽世界的“中國動畫學派”。

  回望百年中國動畫長廊,中國民族動畫有兩大特點:一是大多從中國傳統神話、民族寓言傳說中取材,如《大鬧天宮》《哪吒鬧海》《金猴降妖》《葫蘆兄弟》《寶蓮燈》;二是繼承了中國古典美學“文以載道”的價值觀,形成了“寓教於樂”的創作傳統。因此,我們評價一部動畫作品的優劣,往往不僅要看它好看不好看,還要看它告訴了觀眾什麼道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