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十五省市精品文物匯聚成都
http://www.CRNTT.com   2021-10-19 09:32:10


  中評社北京10月19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記載疾病相關內容的商代蔔辭龜甲,2000多年前的經穴人體模型,陝西何家村窖藏的唐代墨書銀藥盒……在成都博物館“發現中醫之美——中國傳統醫藥文物特展”現場,來自全國15個省市、30餘家單位的300餘件(套)文物展品,講述著中醫藥的悠久歷史和豐富內涵,讓人大開眼界。

  “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它根植於中華文明土壤,在數千年的生產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並不斷發展,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貢獻,對世界文明進步產生了積極影響。”成都博物館館長任舸說,此次展覽是在國家、省、市各級主管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由成都博物館聯合國內數十家相關單位群策群力推出,通過對文物的專業解讀,系統呈現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

  展覽序廳概述了中醫藥的起源與發展。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多民族國家,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醫藥創造和積累。廣義的“中醫藥”除了漢族傳統醫藥外,還包括藏族醫藥、蒙古族醫藥、維吾爾族醫藥、滿族醫藥、彝族醫藥、傣族醫藥等眾多民族醫藥。

  在序廳裡,可以看到成都老官山漢墓出土的經穴髹漆人像。這是目前國內所見最早、最完整的經穴人體模型,反映了約2200年前中國醫學的發展水平。一塊紅底黑字的西夏文藥方紙片,出土於甘肅武威,是中國境內僅有的兩件西夏文醫藥文獻之一。紙片上現存治療傷寒和寒氣病的藥方3首,每首以“〇”隔開,分別為湯藥、丸藥和單方藥。

  展覽分為“天人合一:對生命與疾病的認知”“仁心仁術:對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對症下藥:本草與方劑”“手到病除:針灸等非藥物療法”“防患未然:疫病的防治”5個單元。展出文物類別多樣,文獻載體包括甲骨、竹簡、帛書、卷紙、線裝書等,實物包括金、銀、銅、鐵、陶、瓷、玉、紡織品等。

  第一單元展出的《陰陽五行》縑帛,出土於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此書是一部以陰陽五行學說為基礎的數術文獻,為西漢呂後時期(公元前187-前180年)抄本,複原後全長約100厘米,寬約50厘米。展覽策展人、成都博物館民俗文物部負責人杜康介紹,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人樸素的辯證唯物思想,中醫借用陰陽五行概念來闡釋人的生命現象、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疾病診斷與治療等,形成了以藏象、經絡、精氣神為核心的整體生命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