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書籍裝幀設計40年 設計文本詩意的舞台
http://www.CRNTT.com   2018-12-16 11:06:30


  中評社北京12月16日電/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改革開放新時期。也正是在這一年,我進入書籍設計行業。這期間,我親身經歷了中國書籍設計業從觀念到技術的變化與提升。從活字印刷到平版印刷,從鉛印到膠印,從手工繪圖、貼稿制版到如今電腦設計聯網成書……40年來,生產力、生產工具、生產關係的巨變,引發出版體系構成、產出授受關係、設計思維概念等等革命性的範式轉移。

  多少年來,書籍裝幀主要就是畫封面,所謂“人靠衣裳馬靠鞍,書靠書衣來打扮”。受觀念與經濟條件制約,當時的做書人大多只在意書籍外表,卻不注重對內文編輯設計力量的投入。書的排式幾乎千篇一律;編輯、設計、出版、印制各管一攤;書的閱讀與審美功能難成整體……這些都成為當時書籍設計藝術的短板。

  上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的穩步推進促生多彩文化景象,業界迫切希望改變書籍設計滯後觀念。出版、設計、印藝業的有識之士開啟了廣泛的國際化交流平台,使更多設計師以開放的心態和旺盛的求知欲,對東方與西方、傳承與創新、民族化與國際化、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等關係有了新認知。他們打破裝幀的局限性,投入大量精力和心血,強化內外兼備的編輯設計,為創造閱讀之美進行有益探索。

  關於書籍設計的觀念開始更新:書籍不再只需要漂亮的“外衣”,還需要有整體設計概念傾注其中。出版人開始認識到設計不能只談“價”,更要顧“值”,要物有所值,才對得起這份工作,書籍要流傳後世才能體現其真正價值。書籍設計既成為一種新觀念,更意味著一種態度。書籍設計者逐步將角色轉為文本傳達的參與者,致力於讓信息在頁面空間中擁有時間流動的含義,強調通過文本敘述的豐滿帶來閱讀的動力,使書成為文本詩意表現的舞台。總而言之,設計開始有溫度,設計者開始講細節、求專一。

  改革開放以來,很多年輕設計師選擇自主創業,以個人設計師身份或獨立工作室等多元模式,參與社會化競爭。一批又一批新人開始全身心投入書籍設計領域的探索與實踐,他們的優秀作品被讀者喜愛,令國內外矚目。隨著行業秩序不斷完善,業界公認的國內三大評獎活動也給年輕一代書籍設計師帶來設計能量和創作活力。始於1959年的全國書籍裝幀藝術展覽,逐步走向成熟,今年已迎來第九屆全國書籍設計藝術展。這一展事涉及面廣、參與者多,是業內規模最大的評比賽事,其舉辦推動了書籍設計業發展。2003年,上海市新聞出版局開始主辦中國“最美的書”評選活動,每屆獲獎作品都會被送去參加德國萊比錫“世界最美的書”評選。16年間,有346本書獲中國“最美的書”稱號,其中19本獲“世界最美的書”稱號。中國“最美的書”逐漸成為書籍設計業的品牌,很多讀者亦紛紛購買收藏,體現了設計的價值。2007年,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設立三年一屆的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被譽為中國新聞出版領域的最高獎項。通過參加這些行業競賽與展示,許多設計界新人得以嶄露頭角並走向國際,書籍設計業實現了新老有序承接。

  中華書卷藝術源遠流長,是一條動態的滾滾流動的長河。設計師既要珍惜祖先留下來的寶貴文化遺產,腳踏實地做好傳承這門功課;同時又要有開放的胸懷,學習世界各國優秀文化,海納百川,尊重事物發展規律,才能融入進步的潮流,實現中國書籍藝術的持續發展。要知道,繼承傳統不是模式化的複制,更不是招搖過市的口號,我們的設計不可能從傳統文化的土壤中抽離出來。傳承與創新就像是兩條腿走路,一前一後交錯而行,如果後腿不能有力地踩在大地上,前腳就無法跨出面向未來的一步,而這大地就是本民族文化土壤。因此,世界各國設計師都在尋找現代語境下延展本土文化的新途徑,國內當代書籍設計者更應珍視本民族歷史文脈中生生不息的精神遺產,以敬畏之心重識東方古籍合“天時、地氣、材美、工巧”之瑰麗,繼而實現創新。

  除此之外,書籍設計還需關注“體驗”。記得半個多世紀前,尚無電腦設計手段,我與前輩常常騎著自行車去與著作者和所有書籍相關參與者見面、交流、溝通。作者對文稿的嘔心瀝血;編輯對文本的傾心付出;印制師傅在充滿油墨味的機位上反覆調試的專注……都讓我在版式紙上拿起小夾子拼貼一行行、一個個文字時,更懂得尊重、責任和擔當,懂得要對得起參與者以及讀者。在這一過程中,我所收獲的除了專業學識外,還有情感交流以及做人、做事的態度,這些都對設計創作產生了無形的影響,產生了一種有溫度的感染力。當下,也有很多做書人將這份溫度、態度傳遞至今。他們以極大的熱情投入新的造書運動和創造“愉悅”的後書店文化,力圖展現自己的藝術理念,經過多年努力,有了優秀成果,用真正由表及裡的高質量美書吸引了一批讀者。

  感恩中國書卷藝術的悠久歷史和燦爛的漢字文化,讓我有做中國書的勇氣和自豪;感恩改革開放,使我能面對當今傳統出版與現代設計的挑戰,能在書籍設計觀念轉換的閱讀美學研究中探索前行。不摹古卻飽浸東方品味,不擬洋又煥發時代精神的理念,將成為我畢生書籍設計事業追求和努力的方向。願與所有同仁一道,創造書籍之美,以華彩書香留住閱讀。

  (來源:人民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