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讓我們從容地微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12 08:25:47  


莫言
  中評社香港10月12日電/莫言成為諾貝爾文學獎創立以來第一位獲獎的中國籍作家。雖預測在前,但消息傳來,國內反響仍很熱烈。昨晚以來,從網絡到街巷,談論者不止於文學界。文學是人學,其在精神生活領域的確具有廣泛的關注度。

  我們祝賀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是一位中國作家作為文化生產者的榮光。主辦方的授獎理由是他“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的確,莫言筆下那個“高密東北鄉”的風雲變幻,故事主人公眼中色彩的明亮跳躍,無不源自一個寫作者思考歷史和現實、觀察社會和自身時豐富而敏銳的內心感受,日益鮮明地體現出作家首先是一個“人”的寫作基尺。站在人的立場,講述人的故事,關注人的命運,是不分哪一國家、哪一民族的文學永恒主題,也是一切文化作品能在更大範圍內被更多人接受和認同的力量基礎。以人為本,在中國正日益成為文化建設宏大工程中的共識。從這一角度看,我們的每一位文化工作者或許都可以從莫言獲諾獎中得到一點思悟。

  中國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也展現出孕育作家和作品的這片土地的偉大。文學之樹,植根於生活的厚土。獲獎後的莫言感言“最想感謝這片土地”,說出了一個作家對於作品生長源泉的清明內省。當代中國社會,取得了人類發展史上罕見的進步,又正在經歷著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為文化作品的創作和生產提供了豐厚和鮮潤的土壤。一個血液中流淌著優秀文明歷史基因的大國,當然不僅應是物質生產的大國,同樣也應是文化生產的大國,才能匹配於當今這個時代。當世界把越來越多關注的目光投向中國之時,一位中國作家獲得國際性的聲譽,不僅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文學乃至文化創造力在世界範圍內影響的提升,更是中國文化完全可以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大貢獻的一個新例證。

  有人感慨,中國人每年都要為諾貝爾文學獎糾結一回,如今可以就此打消了。其實,與其談論情結打消與否,不如說這次文學獎真的來了,倒是可以使得我們更加平和地審視自身、更加從容地應對外部評價,就此獲得一種新的視角。得不得諾貝爾文學獎,只是評價中國文學與作家成就的外部視角之一,莫言自身也坦言“獲獎並不能代表什麼”。文學的價值,最終還是要到人民與歷史的評價中才可找到。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