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唐代的洋留學生(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19 00:04:45  


隋唐時期的日本留學生“聖德太子像
  中評社北京7月19日電/現在,國人留學海外已形成熱潮,而在中國唐代,中國的經濟繁榮,科技文化發達,教育水平處於世界前列,因而對周邊國家產生了巨大影響,尤其是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家,不少人遠涉重洋,來到唐朝留學,學習中華文化;有的還參加科舉考試,金榜題名後還長期在唐朝做官。

  自唐朝初年開始,日本就頻頻向唐朝派遣“遣唐使”,以最大限度地從唐朝先進的文化中汲取養分,為日本社會的發展探求出路。遣唐使團的成員一般都有數百人之眾,除了留學生和學問僧之外,還有船匠、翻譯人員、醫師、畫師、史生、鍛生、鑄生等各種類型的專業人士和工匠。日本每次向唐朝派遣的留學生人數之多,學習內容之廣,持續時間之長,都是相當驚人的。來唐朝求學的日本留學生大多被安排在中央的國子監,系統學習中國古代文化典籍及唐代典章制度,他們在唐學習時間大多在10年以上,有些甚至長達二三十年。唐玄宗開元五年(公元717年),日本學者阿倍仲麻呂隨遣唐使來中國留學,他取了一個中國名字叫晁衡,後來考取進士,留在唐朝做官。晁衡先後擔任過左補闕、左散騎常侍、鎮南都護之職,與當時著名詩人李白、王維等友誼深厚,並有詩篇唱和。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晁衡取海路回日本,傳聞途中遇大風,溺水而亡。李白聞訊痛哭,寫了《哭晁卿衡》一詩。實際上晁衡並沒有死,幾年之後,他又輾轉返回長安,直到唐代宗大歷五年(公元770年),卒於長安。日本另一個著名的留唐學生是吉備真備,他在唐四門助教趙玄默的指導下學習儒家經典,在長安留學17年。由於才學出眾,唐玄宗特授予他銀青光祿大夫、秘書監、衛尉卿等官職。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