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網評:袁隆平走了,給我們留下一座農業科學豐碑
http://www.CRNTT.com   2021-05-23 12:02:18


  中評社北京5月23日電/網評:袁隆平走了,給我們留下一座農業科學豐碑

  來源:東方網 作者:殷建光

  “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因病醫治無效,於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因為袁隆平,我們認識了農業科學,認識到了農業科學家的偉大。袁隆平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走了,給我們留下了一座農業科學的豐碑。

  這座豐碑雕刻著人類夢想的偉大。夢想照亮未來,夢想激勵人生。“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是袁隆平一生的夢想。前者是他真實的夢境,他曾夢見試驗田裡的超級雜交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穗子有掃帚那麼長,穀粒有花生米那麼大,他和助手坐在稻穗下乘涼,這一夢想隨著不斷高產的超級稻逐漸成為現實;後者是希望超級稻走出國門,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貢獻。這兩個夢想是他人生事業的夢想,對世界糧食安全的夢想,也是全人類的夢想。

  這座豐碑撰寫著人生的偉大。袁老始終堅守在一線搞科學研究,哪怕是年事已高,依然一直堅守在科研一線。記者曾多次在長沙與袁隆平面對面採訪,老人每次都表示要向更高產的育種目標進軍,“不從事雜交水稻,我的生活就沒有意義了。”這就是科學家人的偉大,雜交水稻就是他的生命,他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自己的事業中,這正是所有偉大科學家的生動寫照。無數有關袁隆平的鏡頭浮現在我們眼前,稻田觀察的身影,指導學生的身影,真誠發言的身影。他那科學家睿智的目光,他那農民一般親切的面孔,必然永遠定格在中華民族偉大英雄的畫廊,世界偉大科學家的殿堂。

  這座豐碑記錄著科學事業的偉大。袁隆平1981年獲得國家發明特等獎,2001年獲得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4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2018年獲“改革先鋒”稱號,2019年被授予“共和國勛章”。他還相繼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等二十餘項國內國際大獎。這不是簡單的榮譽稱號,而是對他為解決人類糧食問題做出偉大貢獻的認可。“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畢生的追求,他的傑出成就不僅屬於中國,而且影響世界。目前,雜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亞、越南、菲律賓、美國、巴西、馬達加斯加等國大面積種植,年種植面積達800萬公頃,平均每公頃產量比當地優良品種高出2噸左右。這樣的偉大成就,讓我們永遠敬佩。

  民以食為天,國以農為本。袁隆平的偉大貢獻就是在解決糧食問題上創造了奇跡,在國之根本上譜寫了傳奇,必然受到中國人民、世界人民的敬仰。在中國的農業科學家史册上,在世界的偉大科學家史册上,袁隆平的名字必然永遠熠熠生輝。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在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在實現復興偉業的偉大道路上,我們期盼出現更多袁隆平這樣的偉大科學家。

  袁隆平——中華拓荒人,偉大科學家,農業高質量引領者。致敬袁老,精神永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