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學術臨時工”是如何產生的
http://www.CRNTT.com   2020-12-16 11:40:33


 
  當然,“學術臨時工”的產生也有其他內在原因。一方面,不少碩士生在報考博士時,對自己研究的方向和即將面臨的學術壓力缺少認知;還有一些博士,在申請教職時,不是抱著對教學科研的一腔熱情,而是將之視為謀生的手段。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作支撐,又缺少足夠的心理準備和現實預判,一旦遭遇不順就中途退場是情理之中的事了。另一方面,年輕的科研工作者在成長過程中確實會遇到不少困難和壓力,要學會正視這些問題,深挖根源,妥善解決。

  如果要盡量減少“學術臨時工”現象,最重要的是要激發年輕科研工作者對科研的真理想、真興趣、真使命。科研不是一份簡單的工作,而是承載著攀登世界學術前沿、實現科技強國的重要使命;科研理想不是頭腦發熱,而是對科研工作的執著熱愛、對技術創新的不懈堅持,需要科研人員充滿激情、勇於創新、敢於擔當、甘於奉獻、笑對失敗。

  要優化招生方式,進一步推廣和優化博士招生“申請考核制”,將不具備科研潛力的學生擋在門外,將真正對科研感興趣又適合科研工作的“苗子”發掘培養好;在招生過程中,還要加強導師和考生的溝通,注重師生匹配度;在入學考試和中期分流等關口加強考核力度,對於不適合繼續攻讀學位的研究生應及早分流,嚴格博士培養的全過程管理。

  當然,守護科研理想也需要淨化科研風氣,尊重科研規律,不斷改革完善科研評價制度,尊重年輕科研人員的首創精神,保護他們可貴的創造力。同時,針對年輕的科研群體普遍存在學業壓力、經濟壓力、婚戀壓力等問題,要加大對他們的關心指導力度,加強心理疏導,引導其正確認識科研工作中的挫折和壓力,增強他們統籌處理工作和生活的能力。(作者:曾潤喜,系重慶大學教授)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