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5日電/據新華網報道,2020年伊始,我國影視行業仍處深度調整態勢當中。一方面,2019年內地電影票房創下642.66億元的新高,《我和我的祖國》《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多類影視作品爆款迭出;另一面,各類市場主體仍能清晰感受調整“陣痛”。
此輪深度調整已給影視行業帶來哪些“陣痛”?將有何種影響?又有什麼值得觀眾期待?新華社記者就此走訪了北京、橫店等地多家影視公司、劇組及專業人士。
行業感受調整“陣痛”
2019年以來我國影視行業深度調整跡象明顯,行業內不少人都有明顯“痛感”。
——部分藝人缺戲。記者調查發現,2019年有不少曾片約不斷的演員賦閑在家,索性當起“帶貨網紅”;一些明星化妝師則靠發布美妝視頻維持生計;還有部分影視業者“轉型”做代購、賣保險。一些曾炙手可熱的“小花”“鮮肉”藝人無戲可演的“空檔期”甚至長達1年左右。
——更多公司注銷。記者了解到,以輕資產為主的影視企業,因缺少抵押物,融資模式有限。2018年上市影視企業股價暴跌、資本抽離更使一些企業“雪上加霜”。天眼查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共有超過3228家名稱及主營業務涵蓋“影視”的公司注銷,遠高於2018年的1946家。
——項目普遍缺錢。多家投資公司的項目經理告訴記者,“影視行業回款慢,風險高,已經兩年沒碰過影視的項目了。”“以前投資動輒上億,2019年超過5000萬的都不多,很多是投資不大的網劇。”橫店影視城協拍員席麗仙告訴記者,如今影視項目投資規模存在集體縮水,劇組在單部劇上投入銳減。
——劇集明顯減量。橫店影視城影視事業部副總經理趙永清說:“如今80%以上都是播出平台的定制劇,只有幾個頭部影視公司敢自己投資。”
“行情好的時候資本充足,更多影視公司可以自己投拍再找播出平台。如今平台選播劇集標準更嚴,一度出現大量劇集無處播出的情況。”一諾眾合影視傳媒總經理陳煉說,他們最近一部劇本經過了反覆修改才最終得以投拍。
《中國電視劇風向標報告》顯示,橫店影視城的開機率同比直降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