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深度閱讀是最好的精神引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23 10:36:24  


  隨著現代人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普及,泡一杯香茗點一盞燈,手捧書本潛心閱讀的時光似乎與我們漸行漸遠。在信息化時代下,面對五花八門的資訊,跳躍瀏覽、淺嘗輒止、不求甚解的“淺閱讀”成為大多數人的閱讀習慣,如今人們的閱讀或為了娛樂消遣或趨於實用功利,很少有人會花大塊時間來“啃”書和深究。而對比上一輩作家和學者,如今年輕讀者的閱讀習慣有待改進。

  一本好書需要反覆“啃”

  著名語言學家郝銘鑒指出了“淺閱讀”的危害性:“現在流行‘淺閱讀’、‘輕閱讀’,閱讀只講趣味,那不行的。如果一個人的閱讀只停留在吃冰淇淋、巧克力的水準那是不夠的。真正的閱讀能力要體現在"啃酸果"上面。明明很艱深,但是對個人發展有用,就要啃下來。易中天出書《品三國》,用了個"品"字,我很感慨,品味、品嘗,還是從文化享受的角度談的,可是,有些著作是要啃的,從"品"到"啃"是兩種境界。一個民族沒有"啃"的精神,在文化上是上不去的。”

  相較於上世紀中後期書籍相對貧乏的時代,人們有強烈的求知欲和閱讀熱情,為何在這個資訊發達的年代,人們反而閱讀得少了呢?著名作家、《萌芽》雜誌主編趙長天告訴記者:“我們年輕時可以選擇的書很有限,所以找到一本好書就會很珍惜,會反覆讀、反覆"啃",直到書的內容爛熟於心。而如今信息量很大,可供選擇的書很多,現在的年輕人反而不像我們以前這樣珍惜好書,閱讀變得很碎片化。現在很少人現在願意把一本書反覆讀,一般看兩遍已經是很了不得了。我不是反對閱讀多元化,但如果閱讀全出於消遣和功利就不行。一般的信息可以用瀏覽的方式來閱讀,但是有深度的好書,絕對是需要靜下心來細細鑽研。建議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性格、興趣、經歷來挑選十到二十本好書,反覆研讀,這樣的收獲遠比草草瀏覽一百本書要大得多。”作家淳子回憶道:“我在讀小學時候,書本裡有篇課文《我要讀書》。我的寫作完全得益於對好書的反覆閱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