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的城市,如何留住書店的身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16 09:32:33  


  中評社香港3月16日電/城市經濟導報報道,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在不斷建言,政府應扶植實體書店。
 
  而新聞出版總署也開始制定相應的政策,浙江和上海在扶植實體書店的路途上更是先行了一步。
 
  “在這個艱難的時刻,艱難的環境下,我們還繼續開業,這本身就代表了一種勇氣。”3月8日上午,在西安市太白路的怡豐城三樓,萬邦.今日閱讀的店開業時,萬邦書城總經理魏紅建致辭時僅僅用了如此簡短的一句話,喜慶歡快的氣氛中微微帶著沉重。
 
  這家由西安萬邦書城與成都今日閱讀合作經營的書店,更準確的稱謂應該是城市生活空間。260平方米的場地,180平方米分給了咖啡館。從賣書到賣“生活”,這是所有實體書店都在力圖走出的一步。
 
  實體書店的艱難在過去的一年裡已經愈演愈顯,隨著實體書店倒閉潮的湧現,兩會期間,也出現越來越多建言維護實體書店的聲音,而各級政府已經開始關注這些問題。作為一座城市的文化符號,我們如何才能留住書店的身影呢?
 
  兩會上的聲音
 
  “這是實體書店之殤,更是文化建設之痛。”全國政協委員、香港聯合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裁陳萬雄談及實體書店的倒閉感到很痛心。
 
  在陳萬雄眼裡,實體書店不僅是融書籍推廣功能、閱讀激發功能、文化休閑功能於一體的文化交流場所,更承擔了一部分社會教化、文化繁榮、文化交流、促進教育的功能。實體書店倒閉,是文化的災難,這對一個國家的文化傳播和交流是很危險的,後果不敢想象。
 
  不少人認為,實體書店的生存空間縮小,是受到網絡書店的擠壓。陳萬雄認為,傳統出版向新型出版的過渡,一定是穩妥的。這不光涉及行業的發展,也涉及國家文化的傳播和交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