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我們也不妨拿手術刀向日本身上“砍”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13 18:28:53  


  
  ●日本人為何遺忘歷史?

  位於日本防衛省內的“世谷紀念館”,其實與日本的對外戰爭有深厚的淵源。用那裏的紀錄片裏的一句臺詞來說,“近代日本的歷史從這裏展開”。

  明治維新以後,這裏成立了日本第一所“陸軍士官學校”;“九一八”事變發生時,這裏已經是“日本陸軍總部”,並進而成為整個二戰期間日軍的“陸軍大臣辦公室”;戰後,這裏被改建為“東京審判”法庭;而著名作家三島由紀夫,在這棟樓裏剖腹自殺。

  現在,這裏被重新改建回了二戰時期的模樣,既有天皇的“玉座”,也有“陸軍大臣辦公室”的原貌陳列,而“東京審判”時戰犯席位置,現在陳列著日本二戰時期各級軍官的軍服,以及部分戰犯的私人物品。

  井上康史是防衛省的“防衛事務官”,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接待參觀者。他最津津樂道的,是戰後日本改造這個大廳為國際法庭時的開銷。“1億日元!”“當時20日元就可以買10斤米。”他高聲說,引來觀眾的嘖嘖驚歎。

  記者問同行的日本《北海道新聞》的記者山崎真理子,對於這樣一個戰勝國的法官審判戰敗了的日本的軍政領導人的場所,她在參觀時有什麼感覺。

  “這些應當是事實吧。”她的回答輕描淡寫,“我其實也是第一次來這裏。”

  日本人,尤其是日本的年輕人,對歷史總是這樣一種態度:既不覺得羞愧而產生謝罪之心,也不覺得羞恥而起報復之念,仿佛歷史是一樣可有可無的東西。

  “很多日本年輕人,出生在日本經濟高速成長期,衣食無憂。”一位來自共同社的記者說,“他們不願意去思考歷史、政治這樣的嚴肅的問題。”

  “他們看漫畫長大,教科書也沒有跟他們講過真實的戰爭。”這位記者說,“如果說他們對中日關係的歷史還有一點瞭解的話,那也都是來自那個叫小林善紀的極右翼分子畫的漫畫書,書名叫做《傲慢精神宣言》,裏面全部是反動內容。”

  “與其說日本的年青一代持有錯誤的歷史觀,不如說他們根本就沒有歷史觀,根本就不知道歷史。”來自日本的“亞洲記者組織”的野中章弘說。野中章弘曾經在東京大學講課。對學生貧乏的歷史知識,他感到“非常非常吃驚”,“30個學生只有3個能大概說出朝鮮半島為何分裂”。

  靖國神社“遊就館”出口附近,掛著一幅油畫,題目是“重慶轟炸”。“我接觸的絕大部分青年,都不知什麼是‘重慶大轟炸’。”指著這幅畫,野中章弘告訴記者:“2004年‘亞洲杯’足球賽,中日球迷發生衝突,中國球迷說‘日本當年扔給我們的是炸彈,我們現在無非扔了幾個塑料瓶’,很多年輕人都不知日本扔炸彈是什麼意思。”

  靖國神社,日復一日地播放著他們自己編導的紀錄片。在這部紀錄片中,盧溝橋的日本士兵,手捧著鴿子;屏幕上反復出現的字樣,是“隱忍自重,自主獨立”,是“一瀉千里的激情不會再來”。

  4月1日記者到訪靖國神社時,參加過硫磺島戰役的日本老兵和他們的家屬,幾十個老人,正在一年一度地春季聚會。他們是親歷了歷史的人。

  “遊就館”的留言冊上,一位參觀者的留言或許值得細細體味:現在的年輕人,在這裏紀念過去戰爭中的死者,而他們在神的身邊,又會怎樣看待我們這個時代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