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網購用戶規模達6.39億 該如何監管?
http://www.CRNTT.com   2019-12-19 11:26:36


  去年網上零售額逾9萬億元,網購投訴同比增長126.2%-網上買買買 安全第一條(大數據觀察) 

  核心閱讀
 
  一年一度的“雙11”電商大促、“雙12”購物節銷售火爆,拉近供需對接,凸顯市場強大活力。在網絡消費快速發展的同時,產品虛假宣傳、洩露用戶隱私等問題也隨之而來。針對這些新問題如何實現有效監管?未來還需採取哪些措施減少消費者煩惱、進一步釋放網絡消費潛力?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6.39億,較2018年底增長2871萬,占網民整體的74.8%。據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全年網上零售額90065億元,比上年增長23.9%。網絡消費發展至今,出現了哪些新現象?針對網購中的新問題,監管跟上了嗎?
 
  790多萬條 - “雙11”期間中消協收集消費維權類信息
 
  “退貨早已寄出,但退款遲遲不到賬。”楊先生在某網店購入一台顯示器,收貨後發現功能達不到預期,便提交退貨處理。在完成退貨3天後,楊先生還沒收到退款,便咨詢電商平台客服,得知平台已將1930元退回網店。
 
  楊先生聯繫網店要求退款,但是網店一直以各種理由推托。楊先生無奈之下向“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台”投訴,終於拿到了退款。
 
  楊先生的經歷並不是個案。2018年,全國市場監管部門共受理網絡購物投訴168.20萬件,同比增長126.2%。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8年度中國電子商務用戶體驗與投訴監測報告》顯示,退款、退換貨等問題是全國網絡消費投訴的熱點。特別是在6月、11月、12月,受電商平台“6·18”“雙11”“雙12”營銷活動影響,消費者退款難、退換貨難等投訴明顯增多。
 
  根據商務大數據監測主要電子商務平台的數據,今年11月1日至11日,全國網絡零售額超過870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6.7%。與此同時,今年“雙11”期間,中國消費者協會共收集相關消費維權類信息790多萬條,主要涉及產品質量問題、預售、退貨霸王條款、價格套路和促銷陷阱、信息騷擾等方面。
 
  “社群電商、小程序、網紅直播銷售等呈現快速增長趨勢,發生消費糾紛的概率相對較高,各種電商平台的規範化管理還有待進一步提升。”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院長李鳴濤認為,新業態、新模式給網絡消費維權工作帶來新挑戰。特別是今年,直播帶貨在“雙11”全面爆發,成為各大電商重點營銷板塊。但同時,網紅帶貨“翻車”,引發了對直播虛假宣傳、質量問題、售後服務跟不上、數據造假等問題的質疑。
 
  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電子商務法設立了“電子商務爭議解決”專章,正在制定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擬對網絡購物無理由退貨制度進行細化。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院長荊林波表示:“未來應制定電子商務法的實施細則,進一步提高操作性。同時,還要發揮中消協等社會組織的作用,加強網絡交易服務商的治理等。”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