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印度當時的戰略走偏了。印度原意只是展示一下武力,宣示一下領土主權,然後冬季前撤退。當年冬季沒有人呆在錫亞琴。但是印度低估了巴基斯坦的反應。印度計劃的奇怪之處在於——它讓士兵進軍,登上山巔,然後又讓他們下來——完全讓巴基斯坦軍方摸不著頭腦。這就是巴方軍官告訴我的大概。按正常軍事思維,軍事行動應該要有明確的目標,他們要麼不只是占領通道,而且還要占領部分巴基斯坦領土,要麼就是占領喀喇昆侖公路——這是連接巴基斯坦和中國的唯一道路。最簡單的解釋——印度占領錫亞琴不是因為其需要它,而是因為其不希望巴基斯坦占有它——簡單的讓人難以置信。然而,經過我與所有印度方面參與行動的人的接觸,我沒發現他們有任何更大的計劃。
錫亞琴戰爭剛開始幾年異常殘酷。在1987年夏季的一次戰鬥中,印度軍隊人數占領了巴方在2100英尺高的一個哨站。他們乘著天黑爬上冰墻;之後幾天,他們分成幾個小組——在這種地方,集結成大規模突擊隊不大可能——冒著戰火爬向敵方哨站。據印方領導最後一次襲擊的士兵說,最後就像是高海拔戰壕戰。兩個巴基斯坦士兵先是被手榴彈炸傷,然後又被印度士兵用刺刀結束了生命。剩下的六個巴方士兵在撤退中被印方打死。海拔這麼高,不可能抓俘虜。
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雙方高官都認為戰爭徒勞無益。“印軍開進這一地區就是愚蠢的表現。而我們試圖奪取剩下的山峰,然後又放棄它們,也是情緒化的白痴。”一位巴基斯坦指揮官1989年在私人日記中寫道。但是,由於兩國後來未能達成撤軍協議,兩國士兵,在受到同輩們的壓力、好奇心、軍紀,以及回家帶著歷險傳奇和特殊錫亞琴補助金回家結婚的意願的驅使,志願繼續駐扎錫亞琴冰川地帶,遭受西方軍隊絕不會忍受的惡劣生存環境。1999年駐扎過那裡的印度士兵維卡姆 辛格說:頭腦變得昏昏沉沉、皮膚曬黑了、身體掉皮,所見之處,除了雪還是雪,人感到無聊厭倦,算日子,從不脫衣服睡覺,人能想像到的問題都存在。”
到1999年,也就是兩國試射核彈之後一年,巴基斯坦炮火瞄准了通往克什米爾首府斯利那加的主要道路,并由此引發了簡短但苦澀的卡吉爾戰爭。迫於美國的壓力,巴基斯坦撤回了其軍隊。但是印度政治與安全部門不再相信,如果雙方同意一致撤軍,巴基斯坦不會重新占領錫亞琴。從1999年到2012年,印度和巴基斯坦行走於締造和平與緊張衝突的痛苦而又似曾相識的惡性循環之中。2001年12月,伊斯蘭武裝襲擊了新德裡議會,印度因指責是巴基斯坦幹的,兩國均為戰爭做准備,在邊界動員近百萬士兵。是美國的穿梭外交緩解了緊張態勢。但是2008年11月來自巴基斯坦的激進分子襲擊了孟買,造成166人死亡,破壞了下一輪和平談判。同時在錫亞琴地區,在雙方停火8年和印度軍隊首次登上山頂28年之後,印巴軍對依然在群山之間僵持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