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吳雪君(左起)、張頌仁、張銳森在展廳現場合影。(圖源:大公報) |
中評社北京11月6日電/據大公報報導,“回望——夢周文教基金會早期中國影像藏品展”正在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行。展覽展出500件清末至民國的照片影像,引領觀眾感受當時的歷史風雲、城市人文風貌等。而這批藏品正是出自夢周文教基金會的捐贈。
“我是香港人,肯定想把珍藏捐獻給香港的博物館。”媒體訪問當日,張頌仁如此做了開場白。作為基金會的代表,張頌仁表示,這批清末民初的老照片,是一個時代的物證,見證了時代的風雲變幻。
多條渠道廣納收藏
是次展出的展品既有展現第二次鴉片戰爭、洋務運動、甲午戰爭、八國聯軍入侵及日俄戰爭等重要歷史事件老照片;也有當時城市景觀、歷史建築、百姓生活等。張頌仁表示,通過觀看老照片,感受時光的倒流,這種直觀上的感受,更能讓觀眾具有親身的體驗,從而更好地回望當時的人和事,形成對一個時代的“造像”。
因此,雖然張頌仁自己並不擅長攝影,但為了留下歲月的影像,也盡己所能地收藏老照片,一共有三個來源,一個是Terry Bennett,其所收藏的主要是中國歷史老照片;另一個是從Cridland手上獲得有關香港的老照片;再有的收藏則主要來自各地拍賣行。
張頌仁同時是一個畫廊的負責人,也是策展人,從文化美學視角來看,他認為當時的不少老照片,其實是出自外國攝影師之手,“中國攝影師反而會覺得有些過於日常,但外國攝影師有一種很新奇的角度,因為是拍與自己本國文化不同的景象,反而會呈現一種截然不同的中國風貌。”
展廳中逛上一圈,宛如走進時間的長廊。早年中外攝影師在中國拍攝到的照片,例如走進紫禁城的外國攝影師利卡爾頓拍攝於1900年的北京老照片、華人攝影師黎芳拍攝的風景照等,攝影師們各有詮釋視角。其中有一張老照片是《1876年美國費城世博會中國展區》,當時是清政府首次派出官員出席美國費城世博會,照片所展示為中國展區位,木質牌匾上書有“大清”字樣,展區仿照廟宇式的中國建築,很有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