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9日電/據新華社報導,汾河旁,霍州窑細白瓷重見天日。清麗的碗盤內,荷花盛開,蘆葦搖曳,禽鳥在水波中嬉戲,肥魚在蓮葉下穿梭,童子或手執或肩扛著蓮莖……一件件金元時期的瓷器,曾帶著這樣的吉祥寓意和美好期盼銷往他鄉。
日前,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北京揭曉,山西霍州陳村瓷窑址入選。窑址位於山西省臨汾市霍州市白龍鎮陳村,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22至2023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學、復旦大學、霍州市文物部門聯合對陳村瓷窑址開展了首次系統考古工作。考古隊共發掘面積600平方米,揭露金元明時期多處窑業遺跡,出土大量瓷片和窑具,第一次從考古學上釐清了霍州窑宋、金、元、明和清時期的產品面貌和技術特點,建立起霍州窑業歷史分期標尺。
霍州窑北宋後期開始燒造,金代達到成熟,細白瓷為主流產品。胎體潔白堅致,器類小巧多樣,釉層稀薄光亮,釉色潔淨明快。內部有細凸線紋印花裝飾,如水波禽鳥、纏枝花卉、蓮花童子及兔子等動物紋,活潑靈動,富有生活情趣。紋飾間可見“郭窑瓷器”“廉家”“郭七”“閆大”“李一造”等不同姓氏的標記,反映出以作坊為單位的窑業生產經濟形態。
“其實,不少金代珍貴白釉瓷片的發現純屬偶然。”山西霍州陳村瓷窑址考古項目負責人劉岩回憶說,2022年7月27日,陳村村民鄭紅虎拿著幾片瓷片找到考古隊,說他家打水窖時挖出一堆白花花的瓷片。考古隊隨後在他家精心發掘了3個月,出土了大量金元時期精美的白釉瓷片。“很感謝熱心村民對考古工作的支持,才有了這意外的收穫和驚喜。”
值得關注的是,元代是霍州窑生產的高光時刻,其產品和審美引領了社會風尚。
“在元代,‘國俗尚白,以白為吉’。作為當時全國唯一生產細白瓷的窑場,霍州窑首先在顔色上代表了當時的審美取向。另外,霍州窑生產高足杯、高足碗等元代特有的器物,體現了當時的社會時尚。”劉岩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