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國原爆55周年 揭秘“代號596”英雄
http://www.CRNTT.com   2019-10-17 14:19:34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升起的蘑菇狀煙雲(資料圖片)
  中評社香港10月17日電/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羅布泊,中國第一顆原子彈(代號596)爆炸成功!16日,中國迎來首顆原子彈爆炸成功55周年。成功爆炸的背後,既有我們現在熟知但在當時隱姓埋名的科學家,也有千萬普通科技工作者。在研究原子彈並將其成功引爆這個長長的鏈條上,他們是各個環節的“操刀者”、親歷者。雖然半個多世紀過去,西北大漠上的蘑菇雲早已消散,但曾經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殫精竭慮的人們將被歷史銘記,包括隱姓埋名奉獻一生的“代號596”英雄們。

  據大公報綜合央視網、科技日報報道,參與研製的人,有如錢學森、郭永懷等都在國外學有所成,毅然回國的知名科學家,還有千千萬萬普通的科技工作者,為了爆炸成功,他們承受了異於常人的艱辛,隱姓埋名不負使命。在祖國缺乏蘇聯支援下,“代號596”英雄們默默耕耘致力圓夢中國首顆原子彈爆炸。

  我們熟知的“兩彈元勳”鄧稼先接受秘密研製原子彈任務後,離開了家人孩子,隱姓埋名28年。一次實驗中,他不幸受到核輻射身患癌症。與妻子團聚後僅一年,在北京逝世,終年62歲。鄧稼先的老師王淦昌53歲時接受國家秘密任務,改名為王京,隱姓埋名28年。一年除夕夜,他與鄧稼先在帳篷裡相互敬酒,鄧稼先對他說:“叫了王京同志幾十年,叫一次王淦昌同志吧!”言畢,兩個人抱頭痛哭。於敏為了研製“兩彈一星”,隱姓埋名幾十年,連家人都不了解具體從事的工作。他說,“一個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進強國的事業之中,也就足以欣慰了。”女科學家王承書,提出了適用於多原子氣體的推廣的玻爾茲曼方程,從研究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起,隱姓埋名30多年直到去世。韓雲梯是主控站實施起爆的三位主要人員之一,得益於他的建議,剎車按鈕被改裝在監視台上,增加了保險系數,保障了試驗的成功。

  蘑菇雲起畢生難忘

  那個日子,令中國科學院院士胡仁宇至今印象深刻。當時,包括胡仁宇在內的剛從爆心撤回來的參試人員,被安排在離爆心幾十公里處的一個小山坡上。當聽到廣播裡響起“起爆”指令後,大家起身轉向爆心方向,看到遠處火球翻滾,蘑菇雲冉冉升起,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現場歡快激動的場面他從未見過也再難忘懷。

  鈾是製造原子彈的核心材料。1955年,中國悄然組建兩支鈾礦專業地質勘探隊伍──新疆519隊和中南309隊,意在用地質科學研究和勘探技術手段找礦。

  黃世傑如今已是滿頭銀髮的八旬老人。他至今記得,剛出校門參加工作報到時才知道,要給原子彈找原料必須嚴格保密。“當時大家被告知不能告訴家人自己幹啥去,要去哪,只給了個信箱地址用於通信。”

  深入荒野尋找鈾礦

  “那時我們過著牧民般的生活,每天一人一匹馬。”黃世傑回憶,白天的塔里木盆地溫度達50多攝氏度,進入天山冰雹就來了,可謂“冰火兩重天”,吃不到新鮮蔬菜,白天野外工作口渴,就喝天山上流下來的雪水。相關數據顯示,中國鈾礦地質工作者向國家提交了12個鈾礦床,找到了製造原子彈的“糧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