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七十年戰爭:從大歷史視角看近代中日衝突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08 13:59:44


 
  1945年的抗日戰爭勝利,在此應視為東亞政治結構長時段中的一個結點,是對上溯至1874年的近代中日長期衝突的一個總清算。這七十年間斷斷續續、然而不斷進行的衝突,應被視為一個總體事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看清其整體意義。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七十年戰爭(如果將1945—1972年間的冷戰也納入進去,下推至1972年中日恢復邦交正常化,則接近百年)對中國的意義,大概相當於英法百年戰爭之於法國的意義。在此之前,中國人缺乏現代意義上的國家觀念和民族觀念,只有家族和文化信仰上的觀念,中國的民族主義是被打出來的。在日本這樣一個巨大的外力壓迫之下,中國不得不謀求整體的結構性變革重組,以應對這種全面危機之下的全面挑戰,可以說,中國現代化的很多思想、變革是被日本逼出來的。

  在這場戰爭結束之後,有一點已漸漸明朗:日本自此無法與中國爭奪東亞/東南亞的領導權了。事實上,在1945年之後,東亞/東南亞國際秩序的主導權之爭不是在中日之間展開,而是在中美之間。即便如此,日本在一定程度仍未放棄那種以自己為中心的構想。按照“雁行理論”(最初由日本學者赤鬆要於1935年提出),仍能隱約看出這種“以最先進的日本為領頭,引導整個亞洲”的思想;大部分日本人“不管南亞和東南亞將來的形勢如何,他們通常總是給日本在那裡保留一個起超級作用的地位,至於如何把自己擺在別人位置上去考慮,他們又顯得才能很差”(Lawrence Olson《日本在戰後亞洲》)。1961年,日本首相池田勇人回國後極力聲稱:“亞洲把日本看作是一個先進的老大哥。”就此,當時的觀察家譏諷道:“其實他應當再加上一句:聽得更多的批評是,老大哥可沒有把更多的實物給他的小兄弟們。”1988年,一項日本的政府研究建議實現亞洲經濟一體化,讓日本政府部門來擔任“亞洲的大腦”,來指揮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當時他們的信心膨脹到了極點。在1990年代以來,日本出現了一種新的“雁行秩序”,著重強調的不是經濟,而是在民主發展上,亞洲其他地區應效仿日本。今年在亞投行之爭中,唯有美國和日本拒絕加入亞投行成為創始會員國,這樣看來豈是偶然?

  (騰訊新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