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日本作家:請中國不要聲援日本“右翼分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11 11:04:55  


 
  參拜靖國神社是“無恥”行為嗎?

  “靖國問題”的日中摩擦背後也可以看出兩國觀念的差別。日本人認為靖國神社合祀“戰犯”本不應成為問題,因為按日本人的死生觀來講,“戰犯”在生前已受罪處刑,不必死後鞭屍。

  靖國神社祭祀的近247萬柱英靈中,“A級戰犯”僅14柱,“BC級戰犯”也只有數百柱,其他大多數是為日本國家事業流血犧牲的烈士靈魂。

  從日本人特別是陣亡者遺屬的立場來講,靖國神社的主要神靈還是普通烈士,他們不會深刻地意識到“戰犯”的存在。

  靖國神社從明治時代到1945年終戰時期是日本國家公管的宗教設施,但是它後背還是有非常濃厚的日本傳統民俗概念。

  在不少日本人的意識中,同時進行“反思過去,面對歷史”和“參拜靖國神社,思念逝者”,這之間是沒有矛盾的。

  我在這裡很遺憾地要指出,在當代日本社會,目不識丁的一部分愛國賊把靖國神社視為他們排外主義的象徵,成為崇拜對象的事實。但是,除了這些極少數愚昧人群以外,大多數日本國民都認識到自己國家二戰中的對外“進出”實際情況,也厭惡當時軍國主義者給內外民眾帶來的空前大難,而衷心祈求世界和平――事實證明;日本國二戰後68年間沒有參加過任何戰爭。

  對日本人來講,這樣反思過去、追求和平的良心心態跟祭奠英靈的宗教情緒原來是兩回事,可以並存懷抱。我們日本人一邊認識歷史,又一邊參拜靖國神社,這絕對不是“無恥”的行為。

  中國不要聲援日本“右翼分子”

  我知道日本民俗宗教概念沒有能夠覆蓋全人類思想的普遍性,也承認日本當代史上的“英靈”和“戰犯”定義含有十分的曖昧性。但是我還要主張,中國人在對日批判中總是提出的那個刻板言論――把日本人的“參拜靖國神社”行為和“日本右傾化”、“復興軍國主義”等主張簡簡單單地連起來,而痛罵“無反省歷史罪行”,這個做法明顯不得要領,缺少對日本內在邏輯的了解。

  很遺憾,大多數日本人也沒有意識到日中之間的文化差異,不知道中國“死者也要贖罪”的傳統思想。不少日本人聽中方“靖國批判”時只能感到驚訝。中方的“靖國批判”只有讓日本國民廣泛反感,讓“反參拜派”和“不關心派”也加入“參拜派”隊伍。

  據今年8月的日中輿論調查報告,現在日本人的對華好感度僅有9.6%。兩國之間原來有很多摩擦,而目前中方的“靖國批判”,只能導致火上加油,一點都不能產生建設性的成果。

  日本是民主國家,大眾輿論決定國家的政治外交。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中國為什麼那麼想要把普通日本國民改造成強硬反華派,讓日本輿論走向右傾化?

  中國再也不要強力聲援日本國內“右翼分子”。

  中國可以批判日本,但是批判也要考慮論理角度和說服力。筆者認為,現在中國提出的“靖國批判”根本沒有效力。為了亞洲永久和平,最好停止這種做法。

  (31歲的安田峰俊是日本的獨立作家,能講流利的漢語。2001年到2002年,作為交換留學生,安田在中國的深圳大學留學一年。中日關係因為在東海有爭議島嶼的主權、靖國神社、戰爭歷史等問題上的分歧,陷入僵局。安田峰俊近日直接用中文為BBC中文網撰稿,從他個人的視角,談及中日關係最棘手的靖國神社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