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船長小小的木帆船,打通了太平洋兩岸中美兩國的通途。在優厚利潤的吸引下,富於冒險精神的美國商人為之瘋狂,就像當年他們勇於開拓的祖輩乘坐“五月花號”船踏上北美新大陸一樣,美國商船在通往廣州的航線上舉帆遠航,絡繹於途,掀起了美國歷史上的第一次“中國熱”。然而直到1795年,美國人到廣州已十年了,中國官吏還把他們和英國人混為一談。他們並非沒有機會了解美國,也不是沒有碰到需要調查處理的與美國人有關的事,可是在“天朝上國”觀念的支配下,他們缺乏了解外部世界的熱情。除了應允遇事查明旗號、敷衍辦理以外,中國官員對發生在“內地洋面”的事情向來從不深究,借口“無從查考”,一直無法把這些“美夷”和“英夷”完全分清。面對亂點鴛鴦譜的中國人,深受其害的英國商人十分惱火,他們向兩廣總督長麟嚴正交涉:“(美國人)也會我們的話,也是我們這樣的衣服,另有旗號,不要把我們和他們混在一起!”自知理虧的長麟很不好意思,急忙飭令下屬:“此條應存記備查,遇有事件,自應查明旗號辦理,不致牽混影射。”
大清朝一些學問廣博且開眼看世界的新潮人物,對於美國歷史、地理位置、政治制度,同樣認識不清。當時被稱為“一代碩學”的阮元在撰寫《廣州通志》時,還把美國說成是在非洲境內。對於美國聞所未聞的民主政治制度,中國人更加不可理喻。兩廣總督蔣攸銛在給朝廷的奏報中含混說道:“該夷並無國主,止有頭人,系部落中公舉數人,拈閹輪充,四年一換。”讓他無比訝異的是,美國竟然是一個“無國主”的國家。難怪蔣總督把美國視作一個未曾開化的原始部落,連 “頭人”(實則是總統)也要通過抓閹(民主選舉)產生,簡直不可思議。
連“睜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則徐也鬧出了笑話。在到廣東之前,他同中國知識界大多數人一樣,對世界形勢幾乎茫然無知。1839年12月,林則徐接見了在瓊州文昌縣遭風遇難的英船“杉達號”人員。該船醫生喜爾記述當時情況說:林則徐當時好奇地問他:“都魯機(即土耳其)是不是屬於米利堅(美國)的土地?”喜爾回答:“不,只離中國約一月水程。”林則徐同各位大員“盡皆驚訝”。(林則徐:《洋事雜錄》)
在這樣的背景下,伴隨著晚清時代的西學東漸之風,華盛頓的崇高形象漸次傳入中國。對於處在鐵屋般黑暗蒙昧裡的中國人,震撼衝擊之大可想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