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灣歷史學者:蔣介石認為台獨係邪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07 14:47:18  


“政府遷台60週年研討會”在台北“國家圖書館”舉行。(中評社李仲維攝)
  中評社台北12月7日電(記者 李仲維)台灣政治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劉維開指出,蔣介石在1949年底的日記中明白寫道,台灣倡議獨立自治或託管皆為邪說;美、英如果用武力干涉或來侵台,則“余必以武力抵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劉維開在“政府遷台60週年研討會”上,以“1949年中央政府遷台”為題發表論文。他指出,在1949年的動盪不安中,台灣是政府規劃的疏散地點之一,政府機關、人員、軍隊自1948年底陸續來台,但是台灣並不是“中央政府”的遷設地點。政府中人普遍的想法,只要在大陸還有一息生存的空間,政府就應該留在大陸。

  劉維開指出,從廣州、重慶、成都、西昌等地點的選擇,可以看出政府遷移的地點是一路往西,向內陸地區發展,繼續下去的話,可能會陷入無地點可以遷移或困居內地的窘境。

  他認為,當年“國民政府”除了尚有雲南、西康等西南地區外,海南、台灣、舟山等島嶼仍在其有效控制下,蔣介石為何選擇台灣,而沒有選擇海南或舟山,台灣的地理條件,與海南、舟山相較,距離大陸較遠,有台灣海峽相隔,固然是主要原因,但是從蔣氏個人的角度觀察,應與蔣氏對台灣的認識有關。

  其次,蔣氏習慣與幕僚商議重大決策,當時在蔣氏身邊的相關人士,包括張群、蔣經國等,對蔣氏遷都台北亦有一定影響。蔣經國曾於1947年3月隨國防部長白崇禧來台處理二二八事件,停留時間雖然很短,但留有深刻印象,蔣經國於1948年6月以其與滬、杭等地官員商談國事與私訪民間之感想函陳蔣介石,表示政府有崩潰之可能,建議以台灣做為後退之準備。

  劉維開指出,金門古寧頭戰役的勝利,也增強蔣介石對防衛台灣的信心,使蔣氏在遷都地點的選擇上,得以有新的思考。

  劉維開指出,在成都之後,“國民政府”遷移的地點是西昌,但遭到政府內部不同意見時,蔣介石試探性提出直接遷移台灣的方案,獲得幕僚的支持,蔣介石抵達成都後,曾經試圖採取政府按原訂計劃遷往西昌,但實際上移駐昆明辦公,但是當他知道移駐昆明為不可能時,立即決定將政府遷設台北,改在西昌設立大本營,繼續在大陸指揮作戰。

  至於設立大本營一事,在國民黨軍隊於1950年3月撤出西昌,大陸幾乎完全失陷的情況下,成為泡影。

  劉維開指出,蔣介石在其1949年12月31日“上月反省錄”的日記中寫道:“余始終認余在台,政府遷台,美、英決不敢有異議。如其果用武力干涉或來侵台,則余必以武力抵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以其背盟違理,曲在彼而直在我也。最近美國杜魯門且聲明台灣為我國民政府所屬領土之一部,而其對我政府繼續承認,並明言台灣非獨立國家,此語使台灣倡議獨立自治或託管之邪說者,可以熄滅矣。”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