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杯! |
為體現平等,尼克松也披上大衣
尼克松見周總理也沒有掉以輕心。尼克松女兒朱莉女士回憶,“您可能不知道我父親在飛機上問了些什麼,他問身邊的工作人員周總理是否穿了大衣。反饋回來的消息是周總理穿了大衣,所以我父親也穿了大衣走出飛機,這可能也是為了體現平等吧!”
30年前中美合作的誠意處處都可以體現出來。尼克松的“空軍一號”到達上海後,換上了中國的導航員,由這位導航員引導飛機飛抵北京。尼克松結束在北京的訪問後飛往杭州時乘坐的是周總理為他準備的前蘇聯生產的螺旋槳飛機。美國總統沒有乘坐自己的“空軍一號”專機,這在歷史上都是罕見的。
有了禮貌友善的見面,但真正拉近二人距離的,不得不提到一個重要“道具”——茅台酒。
總理以推銷員口吻對尼克松說:茅台是萬能良藥
在當天人民大會堂宴會廳的歡迎宴會上,尼克松及夫人、基辛格等由周恩來陪同坐在可以容納20人的主賓席的大圓桌旁。
在中國人的宴會上,祝酒是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內容,周恩來招待尼克松、基辛格這樣的貴賓用的茅台酒據說已貯存30年以上。當服務員將那古雅的水白陶瓷酒罐打開,一股特殊的芳香悠悠溢出,沁向四周。
“這就是馳名中外的茅台酒,酒精含量在50度以上。”周恩來舉起面前的一個小酒杯向尼克松介紹。當時的國宴,每個客人面前至少擺上大、中、小三個酒杯,每個酒杯都斟得滿滿的,其中必有國酒“茅台”,其餘的是各種名牌葡萄酒,另外還要上桔子水、礦泉水。
“我聽說過您講的笑話。說一個人喝多了,飯後想吸一支煙,可是點火時,煙還沒有吸燃,他自己先爆炸了。”尼克松講到這裡,不等翻譯譯出,自己先笑了。周恩來也開懷大笑,他當真拿來火柴,劃著之後,認真點燃自己杯中的茅台酒,用愉快的聲音說:“尼克松先生,請看,它確實可以燃燒。”
《釣魚台國事風雲》一書這樣描述了這個細節和情景:
“蔚藍色的火苗閃爍著,周恩來的目光也在閃爍。酒杯裡的火苗越來越小,終於漸漸燃盡。周恩來的目光出現了瞬間的迷茫,一副悵然若失的淡淡的傷懷鮮明地浮現在臉上,卻稍瞬即隱地逝去,眼睛重新一亮,顯示出內心的火焰還不曾熄,他帶著若有所思的神情望了尼克松一眼,含義無窮地點了點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