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台灣政治笑話:蔣介石與孫中山在天堂的對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14 10:07:40  


 
  這是個很典型的諷刺蔣家的笑話。其實,蔣中正的影響力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都還存在,在我小學時都還要背“蔣公遺囑”,音樂課也要學唱“蔣公紀念歌”。而每次老師一提到蔣介石或孫中山先生時,大家都要正坐或立正一下表示尊敬。這些事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挺傻的。

  在此前一年,中山高速公路也通車了,這是一條縱貫台灣南北四百多公里的高速公路,也是台灣第一條高速公路。

  當初建成時,許多人批評這根本是一條超大型的養蚊場,因為根本沒多少車子在上面跑,是富人專用的。但事後幾十年證明,這條高速公路對台灣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讓商品貨暢其流地在台灣西部三大港間流通。甚至到了後來,台灣私家車變多後,這條高速公路根本不敷使用。許多我這一代台灣人的成長經歷里,一定都有過年爸爸開車載著全家走高速公路回中南部老家的印象,並且,一定會被堵在路上好幾個小時。本來南北往來只要四個多小時,這時變成近十個小時或更久,整條高速公路變成一個大停車場。在晚上看來,車尾燈就如同一條紅紅的龍,盤到地平線的另一邊。

  因此,後來當局又建了好幾條方向重複的高速公路,以減輕車流負擔。但高速公路在台灣除了交通功能外,還有很重要的戰備功能,在某些路段上,是特別設計來供戰鬥機起降的。那幾年,“十大建設”陸續完工。“十大建設”是指台灣在20世紀70年代時所進行的一系列基礎建設工程。

  在這之前的台灣許多公共基礎建設,如道路、港埠、機場、發電廠等,仍處於欠缺、老舊的狀態。再加上1973年10月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為了提升和深化總體經濟發展,當局開始規劃進行十個大型建設工程。這分別是:核能發電廠,中正國際機場,鐵路電氣化,台中港,中山高速公路,大煉鋼廠,大造船廠,石油化學工業,蘇澳港,北回鐵路。在“十大建設”中,有六項是交通運輸建設,三項是重工業建設,一項為能源項目建設。

  但當初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決定“十大建設”的計劃時,是冒了很大風險的。當時台灣經濟尚處於起飛初期,民眾經濟所得尚未提高,以及當時遇上第一次石油危機和台灣當局退出聯合國等外交困境,可以說,台灣在發展“十大建設”時,當局是沒有經費的。所以,有部分官員表示反對,但蔣經國以一句“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力排眾議,後來通過找沙特借款才得以解決。也就是說,“十大基礎建設”是舉債建設。後來也證明蔣經國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確實推動了台灣經濟起飛。
  
  可以說,台灣經濟完全起飛是在“十大建設”之後。以當時蔣經國的觀念來說,他認為,在經濟成長的過程中,“富可敵國”與“貧無立錐”如果形成兩個極端,卻被理解為經濟真的成長了,這應是一大諷刺。所以,為了避免像許多高度開發國家那樣財富集中,貧富懸殊,他認為發展不僅要財富增加,也要合理分配,這樣人民才能在均富的標準下愉快又勤勞地工作,社會才能穩定。可以看到,“十大建設”里有七項是經濟基礎建設,對台灣未來來說,不管採取哪種發展策略都是非常必要的建設。

  “十大建設”所帶來的經濟方面影響,的確給台灣帶來煥然一新的生活風貌,但另一方面也牽動了政治與社會的演化。在人民知識與經濟能力大幅提升的情況下,要求政治開放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原來嚴密的政治控制體系已逐漸不能應對人民的要求了。(摘自:《我們台灣這些年》 作者:廖信忠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