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3月,四平保衛戰一觸即發。那是國共兩黨在東北“真槍實彈”的首場較量。國共兩黨都派出了較強的統帥——杜聿明和林彪。這兩人都出自黃埔軍校,杜聿明是黃埔一期生,林彪是黃埔四期生,兩人是同門師兄弟。東北大地上決定兩黨命運和前途的決戰就是這兩位同學拉開的帷幕!
翻開地圖,就可見四平的戰略地位之重要。這座城市位於東北中部平原,當時是一座擁有10餘萬人口的中等城市,處在中長、四洮、四梅三條鐵路的交叉點上,是通向東西南北滿的咽喉要地,自然也就成了軍事戰略要地。
為此,林彪指揮東北民主聯軍搶先一步,迅速奪取了四平。這一消息傳到蔣介石那裡,加之國民黨軍從本溪、沈陽遲遲不能向四平推進,打破了蔣介石4月2日之前搶占四平的計劃,使蔣介石大為惱火。
根據毛澤東的一系列命令,林彪主持東北民主聯軍指揮部專門召開會議研究四平保衛戰方案。為實現毛澤東的戰略意圖,林彪決定迅速從東滿、南滿和西滿調兵遣將到四平南部集結,準備同杜聿明集團在四平地區開展一場大會戰。
1946年3月中旬起,國民黨新一軍第三十師、第五十師分別由沈陽皇姑屯、平羅堡出發,沿中長路北犯鐵嶺。第七十一軍則由法庫北進,企圖經八面城迂回四平。但當時的北疆之春,雪化冰消,國民黨軍的軍車在泥濘的道路上運動緩慢。
為爭取更多的防禦準備時間,林彪命令東北民主聯軍第三師七旅和十旅在鐵嶺附近選擇有利地形設置阻擊陣地,實施運動防禦,盡最大可能消耗敵人進攻力量,遲滯敵人前進速度,掩護主力部隊向四平集結。
在杜聿明的再三督促下,東北保安副司令長官鄭洞國終於率部隊進抵四平城下,並很快對四平街形成了弧形攻勢部署,四平保衛戰一觸即發。
林彪:“丟了三道林子就等於丟了四平!”
4月18日,在飛機、坦克支援下,國民黨軍首先對四平南郊玻林子、新立屯、海豐屯及路東鴨湖泡一線展開猛烈的重擊。炮彈如冰雹一樣落在民主聯軍的陣地上,平均每分鐘30多發,各種工事塹壕瞬間被夷為平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