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南京解放第一篇新聞稿 出自毛澤東之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26 10:04:50  


 
  當年,季音就是總社的8個特派記者之一。他也是南京解放後第一批入城的記者,不過,在渡江之前,他接到的任務是採訪20軍在揚中的渡江尖兵突擊團。23日夜間至24日凌晨,季音跟著20軍進入南京,此時,距離先頭部隊解放南京,已經過去好幾個小時了。

  回憶起自己跟隨部隊入城的情景,季音說,“出乎我的意料,南京城裡幾乎沒有戰爭的跡象,春風拂面,明亮的路燈照耀著沉睡的城市,周圍顯得異常寧靜,部隊行進聲驚動了附近的居民,一些市民走出來觀看,他們臉上毫無驚慌之色,而是微笑著向部隊招手。”

  為什麼解放南京的消息沒能及時發回來,沈定一還補充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客觀因素,“當時,我們用的是手搖馬達供電的發報機,這些發報機只配備給總分社和兵團分社,解放南京時,因為部隊行軍速度太快,記者和支社常常走散,支社和分社也常常聯繫不上,這就導致新聞不能及時發出。”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在寫《南京國民黨反動政府宣告滅亡》的電訊稿時,用了“人民解放軍正在向南京急進,如果昨夜沒有入城,則可能於今日入城。”這樣留有餘地的句子。

  成一展示給記者看,毛澤東的電訊稿共有兩頁,第一頁是毛澤東的筆跡,第二頁則不是。“這第二頁,是馬青苑和吳貽芳發給毛澤東的那份電報,毛澤東直接拿過來,做了一些小小的改動,然後和自己已經寫好的內容,並成了一條新聞稿件。”

  這種利用新聞化平淡為神奇的做法,正是毛澤東擅長的,而在電報原件上,毛澤東磅礴大氣的修改與原文纖細秀麗的字體也形成有趣的對比。

  就在毛澤東發表這篇通訊稿的當天下午,《人民日報》號外刊登了南京解放的新聞,在北京香山雙清別墅的毛澤東在第一時間讀了報紙,攝影師徐肖冰用相機記錄下了這重要的一刻。

  同一天下午,八兵團分社在鎮江乘火車抵達南京,負責起解放後有關南京的新聞報道來。與此同時,新華社發出通知:南京的接管、恢復等新聞稿件,兵團分社可以利用原國民黨中央廣播電台直接向總社發稿,不必再經由三野總分社轉發。(來源:現代快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