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毛澤東自評《沁園春·雪》:啊,那是一首好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26 17:24:59  


  由於特殊的歷史環境,最早把毛澤東詩詞介紹到全世界的,是美國人埃德加.斯諾,最早的研究者則是出生於英國的美國著名作家、詩人羅伯特.佩恩。

  1946年,羅伯特.佩恩訪問了延安。有人說,“毛澤東在開會時經常隨手寫些詩,然後就扔在床上,人們競相去撿,不過這些紙片是很難弄到手的”。佩恩見到毛澤東之後,毛澤東只是說:“那都是些馬馬虎虎的東西。”佩恩仍不死心,離開延安時盡了最後的努力,他向到機場送行的毛澤東索詩,但卻被毛澤東用詼諧的話語給輕鬆地岔開了。

  根據佩恩的記載,我們見到了毛澤東對外賓唯一一次肯定自己詩詞的談話——他與佩恩談到《沁園春.雪》時說:“啊,那是一首好詩。在飛機裡寫的,那是我第一次坐飛機的時候的事。我為從空中俯瞰我的國家的壯美而贊嘆。——而且還有其他事。”佩恩問:“其他事是指什麼?”毛澤東回答:“有很多呀!你想想看,這首詩是何時寫的。那時社會很有希望,我們信任大元帥(指重慶談判時的蔣介石)。”停頓了一會兒,毛澤東又像慣常那樣說:“我的詩很粗糙,你可別上當喲! ”

  佩恩的記載應該說是真實的。儘管一般認為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寫成於1936年,但一些研究者認為,可能是在1945年毛澤東第一次坐飛機去重慶談判時,“真正看到長城內外和更好地看到大河上下”而修改定稿的。

  由於毛澤東的特殊地位,能够向毛澤東直接提出對他詩詞的評價而且聽到他的回答的,較多的是外國人。

  1949年12月,毛澤東第一次走出中國。在前往莫斯科途中的火車上,途經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荒原的幾個日夜中,毛澤東曾對隨行的翻譯、蘇聯漢學家費德林談到自己戰爭年代的寫詩動機,不無感慨地說過:“現在連我自己也搞不明白,當一個人處於極度考驗,身心交瘁之時,當他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幾個小時甚至幾分鐘的時候,居然還有詩興來表達這種嚴峻的現實。”他沉思地說:“恐怕誰也無法解釋這種現象……當時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我倒寫了幾首歪詩,儘管寫得不好,但卻是一片真誠的,現在條件好了,生活安定了,反倒一行也寫不出來。”

  顯然,毛澤東所不滿意的,不是自己真正寫不出詩來,而是擔心自己失去了寫出好詩的環境——鬥爭的壓力和樂趣。這是外國人所不能理解的。(摘自:黨史博覽)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