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1992年鄧小平南方之行與蘇東劇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02 09:57:26  


 
  鄧小平高瞻遠矚撥正航向

  與日夫科夫等一代蘇聯、東歐共產黨領導人不同,在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就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提出質疑,提出:總結歷史經驗,最重要的一條經驗教訓,“就是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又說:“社會主義是什麼,馬克思主義是什麼,過去我們並沒有完全搞清楚。”這可以說是提出了一個劃時代的問題。它不單純是從中國本身的曲折發展中悟出,更是縱觀世界社會主義的歷史發展悟出來的。因此,鄧小平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市場取向,一經明確就堅定不移。

  1989年5月31日,鄧小平在同李鵬、姚依林談話中就有針對性地指出:改革開放政策不變,幾十年不變,一直要講到底。要繼續貫徹執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連語言都不變。鄧著重強調說:“十三大政治報告是經過黨的代表大會通過的,一個字也不能動。”

  1991年12月,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紛紛宣布獨立。12月26日,蘇聯解體。就在蘇聯解體後僅20天的1992年1月17日,鄧小平啓程南下,開始他一次歷史性的南方之行。其不同尋常之處,在於在當時國際國內的大背景下,鄧是帶著對中國改革開放極其憂慮、極其緊迫的心情上路的。

  鄧小平在沿途與各地領導人的談話,中心是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的問題。針對姓“社”姓“資”的爭論,鄧指出:“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說來說去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道路。要害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再次闡述了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的道理。他語重心長地告誡人們:“現在,有右的東西影響我們,也有‘左’的東西影響我們,但根深蒂固的還是‘左’的東西。有些理論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嚇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 ’。‘左’帶的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東西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可怕呀!一個好好的東西,一下子被他搞掉了。右可以葬送社會主義,‘左’也可以葬送社會主義。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由上可見,真正看透社會主義在蘇聯、東歐各國失敗的根本原因的,是鄧小平。如果說,1989年東歐各國共產黨紛紛倒台,已經引起他的高度警覺。但第一個社會主義大國蘇聯,竟然也在一夜之間倒塌下來,這就不能不使鄧小平產生一種緊迫感。也就是說,如果再繼續對姓“社”還是姓“資”喋喋不休地爭論下去,中國就會錯過時機,以至導致改革夭折的危險。由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鄧小平這時何以採取這種不尋常的方式,大聲呼籲。

  中共十四大終於接受了鄧小平的意見,確定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撥正了改革開放的航向。1992年鄧小平的南方之行,也以開啓中國改革開放的新階段載入史冊。(來源:北京日報 摘自:《國史札記.事件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