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百萬台灣老兵返回大陸探親內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1-01 10:18:55  


 
  在蔣介石的命令之下,成立了“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輔導會成立初期當局還爭取了不少美國軍援經費,投入相關設施和工作項目。聞名海內外的台北“榮民總醫院”就是一個最具體的例證。此外,安置單身老兵的全台各地“榮民之家”,更如同官辦的養老院,提供了老兵頤養天年的最佳園地。但是,不准老兵返鄉,長期壓抑的結果,終於把老兵積壓心底二三十年的怨氣,一股腦全發洩出來。不准許人民越雷池一步,禁止人民回故里和親人團聚,如此的政治局面,亘古未有。

  逐漸進入垂暮之年的國民黨老兵,再也按捺不住內心澎湃汹湧的想家心緒,怎奈思鄉心切卻有家歸不得。受當年走街頭抗爭路線的民進黨黨員啓發,這些一輩子忠於國民黨當局的老兵,也模仿民進黨群衆,不斷透過街頭示威抗議、議會陳情、媒體喊話等等途徑,向當時的台灣當局領導人蔣經國強烈要求准許老兵回大陸老家,與親人團聚,落葉歸根。

  1987年8月,台灣《自立晚報》報道了一份民意調查認為民衆前往大陸探親“早就應該開放了”的比例達到64%,“現在正是適當的開放時機”亦達24.6%。此一數據顯示老兵的訴求已成為“普台價值”。

  蔣經國開放探親

  1987年5月,由於大批“榮民弟兄”聚集在“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門口,並且和輔導會的安全警衛人員發生肢體衝撞。重病纏身的蔣經國在病榻上聽聞此事,對“輔導會主委”張國英的臨場處置頗為不滿。蔣經國自忖無法再以任何理由禁錮人民回家的大門,被迫宣布“榮民弟兄 ”可以探親的名義,返回大陸老家。

  消息發布之後,全台灣近40萬老家在大陸的老兵,心中無不歡欣鼓舞。千盼萬盼,終於可以光明正大地回家了。當時的“副總統”李登輝堪稱少數了解蔣經國決策心路歷程的國民黨高層之一。他在《見證台灣》一書中回憶說,蔣經國召集有關大陸探親措施的會議,指示開放老兵探親不必加限制條件,以盡量放寬為原則,才能收號召效果。而從日本光華寮判決中共敗訴時中共的態度來看,兩岸關係緊張已達相當程度,蔣經國早已察覺,此時為緩和台海局勢,出此一招可能性至大。不過,李登輝也認為,此一分析是否屬實有待查證。

  1987年10月14日蔣經國主持的國民黨中常會通過有關探親的決議案。主要內容如下:“反共國策與光復國土目標不變: 確保國家安全,防止中共統戰;基於傳統倫理及人道立場的考慮允許國民赴大陸探親。除現役軍人及現任公職人員外,凡在大陸有血親、姻親三親等以內之親屬者,得登記赴大陸探親。以上兩點送請行政院主管同志處。”

  10月15日,時任“內政部長”的吳伯雄正式宣布“行政院”的決議案。民衆赴大陸探親,一年可有一次,一次3個月。

  當日,台灣全島無不歡欣。《聯合報》就開放探親一事刊登40餘位學者訪談錄,同時發表社論《探親迷霧撥清之後———兼談大陸政策的相關問題》。

  台灣媒體記載,1987年11月2日,台灣紅十字會開始受理探親登記及信函轉投,當天預定上午9時開始登記,淩晨就人山人海,幾乎衝破大門,辦妥手續的多達1300多人。12月,第一批探親老兵終於踏上返鄉路。台灣紅十字會為辦理老兵返鄉作業,準備了10萬份申請表格,在短短的半個月之內就被索取一空。

  1988年1月19日,“立法委員”王拓率領何文德25人組成的探親團抵達北京。他們手持“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返鄉探親團”的小旗子,旗子上印著兩岸地圖,一群白鴿正由台灣向西飛進大陸。當時探親團還仿賀知章詩句以自況:“少小離家老大歸,鄉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爭傳客從台灣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