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邵華主編《平凡而偉大》緬懷毛岸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25 15:38:34  


1961年中南海,毛岸青、邵華在親愛的父親毛澤東身邊
 
  1963年的一個周末,毛岸青、邵華回到中南海看望毛澤東,幷請求父親把《蝶戀花·答李淑一》寫給他們,以作永久紀念。毛澤東坐到桌前,一邊慢慢地蘸著毛筆,一邊凝神思索。他們夫婦默默地站在桌旁,屏聲靜氣,唯恐擾亂父親的思路。良久,只見毛澤東輕輕地鋪開了宣紙,緩緩地用手撫平,懸起手腕,提筆寫下了"我失楊花"四個字。當時,他們夫婦認爲是父親筆下有誤,忍不住問道:“爸爸,不是'驕楊'嗎?”父親停住筆,思索了一下,他們趕緊遞過一張空白的宣紙,以爲父親要重寫。但毛澤東幷沒有把紙接過去,卻緩緩地說道:"稱'楊花'也很貼切。"一語表露了毛澤東對妻子楊開慧的懷念之情,愛慕之心。聽到這樣的回答,淚水一下子模糊了他們夫婦的視綫。毛澤東一氣呵成寫完了這首詞,雙手拿起它,鄭重地交給了毛岸青、邵華,他們激動地把它接過來,輪流地捧在手裡看著。他們兩人回到家裡悉心領悟父親的這句話,父親給李淑一同志寫信,給柳直荀烈士和楊開慧烈士一起題這首詞,這是戰友之情,所以他稱之"驕楊"。父親給子女寫詩,他覺得很親切,應該充分表達對母親的贊美,表達對妻子的親近之情。

  "驕楊",女子革命而喪其元,焉得不驕?

  "楊花",女子革命而捐其春,安不稱花?

  1965年12月26日,毛澤東72歲生日,毛岸青夫婦又一起去看父親。爲了教育子女,激勵他們學習馬列主義,學習老一輩革命精神,毛澤東欣然揮筆爲他們書錄了一首七律《遠望》。《遠望》是葉劍英寫的,發表在1965年10月16日的《光明日報》上,這首詩氣勢宏偉,寓意深刻,充分表達了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的徹底革命精神。毛澤東非常喜歡這首詩。他不僅可以背誦出來,而且連什麽時間刊登在哪家報紙上,都記得清清楚楚。

  撰寫叢書 宣傳偉人

  毛岸青的工作關係一直在解放軍總參謀部,在身體狀况允許的條件下力所能及地做些工作。邵華的工作後來安排在中國軍事科學院,一邊工作,一邊照顧毛岸青。毛岸青的性格好靜不好動,喜歡讀書,興趣廣泛,多才多藝。他每天按時起居,生活頗有規律。他最喜歡讀俄文,說俄語,床頭、手頭總離不開俄文書籍。毛岸青在蘇聯整整學習了10年,回國後仍保留了蘇聯人的一些生活習慣,連語言習慣也難改變,有時說普通話找不到合適的漢語詞匯,他就用俄語表達。

  毛岸青在蘇聯學習時就愛好音樂,善長彈鋼琴,譜過曲,可以自彈自唱。每當興致高漲、欲罷不能的時候,就要邵華助陣,同他一起唱《祖國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毛岸青酷愛下棋,他的國際象棋水平可稱家中第一。有時邵華和家裡的工作人員來訪的老朋友聯合起來對付他,但每次都以別人的失敗而告終。可是一下中國象棋,他就不是常勝將軍了。

  1970年,毛岸青、邵華喜得兒子,毛澤東親自爲孫子起名“毛新宇”。這一年,毛岸青已經是47歲。同千千萬萬個父母一樣,毛岸青、邵華夫婦以各自不同的性格和方式進行培養和教育,對兒了倍加疼愛。

  毛澤東逝世後,每逢12月26日父親誕辰紀念日,毛岸青、邵華都要携帶兒子毛新宇到毛主席紀念堂去參加紀念活動,風雪無阻,從不間斷。

  1977年,毛澤東逝世後的第一個年頭,毛岸青、邵華一家回到了老家湖南韶山。從此,韶山的土地一次又一次留下他們一家的足迹。

  1990年是楊開慧烈士犧牲60周年。毛岸青夫婦一家專程回湖南長沙板倉爲母親掃墓。邵華在《站在媽媽的塑像前》中寫道:“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家鄉湖南這塊英雄的土地,養育了我們的爸爸,也養育了我們的媽媽。高風亮節,驕楊偉岸挺拔;赤膽忠心,楊花沌潔無瑕。60年前的今天,媽媽才29歲,就獻出了自己最寶貴的生命。岸英哥哥、岸青、岸龍弟弟那麽年幼,就失去了親愛的媽媽。今天,千言萬語,萬語千言,我們也說不完道不盡對家鄉故土的拳拳依戀!”

  1993年12月26日,毛澤東誕辰100周年紀念日。毛岸青、邵華最大的心願是爲父親寫套叢書,以他們的親歷親聞、層面視角,客觀真實地反映毛澤東的偉大一生。他們夫婦的心願得到了中央領導同志、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的批准和支持。《中國出了個毛澤東》這套叢書近600萬字,27册,收入珍貴照片180佘幅,分別由5家出版社出版。從毛澤東誕辰100周年開始陸續發行以來,已經再版,受到國內外廣大讀者的歡迎和好評,被列爲國家精神文明建設重大成果之一。毛岸青、邵華親自擔任叢書主編,楊尚昆同志爲叢書寫了序,江澤民同志書寫了"毛澤東同志永遠活在我們心中"題詞。

  爲了出好這套叢書,毛岸青不顧自己年高病痛,偕邵華、毛新宇和工作人員鄧湘田等,到毛澤東生前學習、戰鬥、工作和生活的湖南、江西、福建、廣東、浙江、貴州、上海、陝西等十餘個省市進行實地考察、調研,幾乎走遍了革命聖地、歷史遺迹,參觀革命紀念館、博物館和陵園,同黨史工作者召開各種類型的座談會,拜訪老紅軍、老八路和知情人,廣泛征集資料,聽取意見。有時一天連續行車10多個小時,次日淩晨才能到達目的地歇息。毛岸青、邵華先後用近半年時間,行程萬餘公裡,收集、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爲編寫、審定叢書打下了堅實基礎。

  《中國出了個毛澤東》的編寫原則、選題、提綱,書稿的初審,毛岸青、邵華都親自過目,報請中央指定的部門審定。爲了做好發行工作,最火限度地發揮其社會效益,毛岸青夫婦還做了大量的宣傳推廣工作,如主持召開了大型出版發行座談會,向社會各界介紹叢書。

  長期以來,毛岸青、邵華夫婦懷著對父親毛澤東的深厚感情和對黨的革命事業的無比忠誠,他們携兒子毛新宇重走長征路,走訪革命老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堅持到工礦、農村、部隊和學校調查研究,以多種形式幫助失學兒童,關心青少年一代的成長進步。他們主編了《毛澤東青少年時代讀書》、《少年毛澤東》、《我們愛韶山的紅杜鵑》、《毛澤東手書詩詞真迹典藏》、《毛澤東詩詞手迹·偉人風采》、《楊開慧》(畫册)、《毛澤東詩詞郵票》等作品。《我愛韶山的紅杜鵑》膾炙人口,其中一篇文章,收錄於小學語文課本。

  “我們含淚伫立桔子洲頭,漫步湘江峭岸;回清水塘,登岳麓山;徘徊板倉小徑,依戀韶山故園……萬幹思緒,隨山移水轉。”這般萬千思緒,是毛岸青、邵華一家對父親毛澤東的不盡懷念,是對毛澤東等老一代先輩革命成功的熱情謳歌。正是杜鵑花開遍三湘的季節,鄉親們懷著深厚情誼,連同韶山的泥土,送給他們一棵盛開的紅杜鵑。(來源:新華網 摘自《平凡而偉大:黨和人民的忠誠戰士——毛岸青》 長城出版社 邵華主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