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遺囑
1975年4月5日,清明節,中國人悼念亡者的傳統節日。早晨,久臥病榻的蔣介石坐在輪椅上,以久已不見的笑容迎接前來請安的兒子。臨別囑咐經國:“你應好好多休息。”夜幕降臨,蔣陷入昏迷中,子夜晨鐘響起前的10分鐘,蔣衰竭的心髒停止了跳動,享年89歲。兒子經國倒地痛哭,據老蔣貼身侍衛回憶,當准備移靈時,天上突起隆隆雷聲,繼之一陣傾盆大雨如排山倒海而來。蔣經國將之附會爲“風雲异色,天地同哀”。
蔣介石帶著一個遺憾走了,他把自己的夢想留給了兒子。這是一個多麽令人傷悲的夢。他年復一年充滿激情地發表著“反攻”的文告,宣布著“反攻”的時間表,作著“反攻”的計劃(設計出了一千多種方案),如他自己所說:“無一日中斷”。人們笑他不自量力,痴人說夢。事實上,“復國”于他,與其說是可笑的“夢”,不如說是一個神聖不可侵犯的“信念”;一個在美國(請來的“保護神”)赤裸裸禍心下,蔣給自己、給台灣貼的特殊護身符;一個在20多年漫長歲月中,蔣唯一賴以維系支撑這個海中孤舟上的生命群體在孤獨仿徨中苦鬥向前的精神法寶。他要回去!他要讓美國、讓島上所有的人深信:他和國民黨帶台島回家的堅定不懈的決心與信心。或許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他永遠兌現不了自己的諾言,他唯一能做的只能是把自己這一生信念、奮鬥的意義留在遺囑中:
“全國軍民,全黨同志,絕不可因餘之不起而懷憂喪志!務望一致精誠團結,服從本黨與政府領導,奉主義爲無形之總理,以複國爲共同之目標。而中正之精神,自必與我同志、同胞長相左右,實踐三民主義,光複大陸國土,……惟願愈益堅此百忍,奮勵自强,非達成國民革命之責任,絕不中止;矢勤矢勇,勿怠勿忽。”
多少人遙望故鄉夢斷腸,骨肉難聚泪行行;多少家庭散失難聚、離恨黃泉。老同盟會員吳稚輝死時遺囑將其葬在金門附近海域以貼近大陸。長期擔任國民黨政府“監察院院長”的于右任老先生,孤獨無依,深念大陸的妻子兒女,無以釋懷,抑鬱苦悶,于1964年11月逝于台北。病中寫下三章哀歌堪爲人間離情絕唱: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
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有國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