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探訪我國大氣污染治理“智慧大腦”
http://www.CRNTT.com   2024-03-02 11:55:32


  中評社北京3月2日電/據央視新聞報導,在不久前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召開的“北京市深入推進京津冀生態環保協同十周年”新聞發布會上。記者瞭解到,十年來京津冀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顯著,截至2023年底,京津冀三地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較2013年降幅為六成左右;重污染天數均大幅削減。這些成效的取得,離不開科技的力量。記者近日探訪了我國大氣污染治理的“智慧大腦”,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春節剛過,這裡的專家又忙碌起來,他們正在研究分析京津冀地區大氣污染組成成分的新變化。

  科技攻關如何助力大氣治理“追根溯源”

  這幾天,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的專家正在研究顆粒物在線組分測量設備的最新分析數據。專家發現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中PM2.5的組成成分正在逐漸變化。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環境研究所副所長 高健:這張圖是石家莊市今年初PM2.5組分的時間序列圖,藍色的(代表)硝酸鹽,它的指向是機動車和工業(污染)。紅色的代表的是硫酸鹽,是燃煤的貢獻。對比2017年(同期),(目前)以燃煤為代表的這種排放已經占到了次要地位,差不多就是在10%左右了。這證明我們開展的針對二氧化硫排放的控制是非常有效的。

  根據研究,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PM2.5的來源中,燃煤的貢獻率普遍在大幅下降,工業污染和交通污染逐漸成為未來大氣污染治理攻堅的主要方向。這些研究成果的取得,離不開對污染物的源解析。2017年9月,由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牽頭,整合全國295家科研單位和2900多名科技工作者,成立了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首要任務就是進行大氣污染源解析。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 李海生:第一個是要量化。每個貢獻的比例是多大,量化之後我們就知道了,抓住哪一個主要矛盾就能解決問題。

  通過構建多學科、多部門融合的“1+X”科技攻關模式,攻關聯合中心打破了長期以來科研資源分散的壁壘。經過幾年的努力,突破了大氣污染物測量的關鍵技術,建成了國內最大的空天地綜合立體觀測網和數據共享平台,在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建設30多個PM2.5組分監測站點,實現在重污染過程中以小時為單位進行污染物溯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