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類腦智能:模仿人腦高效處理信息
http://www.CRNTT.com   2023-11-06 18:19:52


  中評社北京11月6日電/據科技日報報導,類腦智能已然成為人工智能領域中的熱詞。近日,“問天I”類腦計算機技術成果在江蘇南京發布,該計算機模擬大腦神經網絡運行,是國內目前技術領先、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

  類腦智能又被稱為神經形態計算,它通過模仿人類大腦的運作方式,讓計算機軟硬件實現信息高效處理。相比傳統意義上的人工智能,它具有低功耗、高算力的特點。

  “人腦是目前已發現的最複雜的信息處理系統,它的簡約高效無與倫比。因此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們設想,能否以大腦為原型開發出更強大的人工智能。”談起類腦智能,北京工商大學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教授吳靜珠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

  模型驅動的人工智能技術存在局限

  今年,多款大語言模型面世,全球掀起了一波又一波人工智能熱潮。目前,以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主流應用,事實上都是模型驅動的。程序開發者為軟件設置了行為和結構,在此基礎上,軟件可以通過數據不斷得到訓練,形成可以與人互動的人工智能。

  “這種技術路線的局限性很明顯,大模型需要高質量的標注數據,我們不得不為此付出很多人力;更為突出的問題是大模型訓練所耗費的計算資源非常龐大,需要超級算力的支撐。另外這種人工智能的自主學習、自適應能力較弱,邏輯分析和推理能力相對欠缺。”吳靜珠介紹。

  1956年,在計算機科學大家雲集的達特茅斯會議上,科學家們就提出或許可以依托腦神經科學和認知科學這兩大基礎領域,建立多學科協同的工作機制,開發出達到甚至超越人類水平的人工智能。但是,對於當時的技術水平來說這些想法太過超前,無法實施,直到近些年才被提上日程。

  吳靜珠強調,腦科學和認知科學是開發類腦智能最重要的基礎學科。近年來,隨著功能核磁共振等成像技術的發展,人類對大腦的認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這為仿照大腦設計計算機軟硬件提供了必要條件。

  軟類腦和硬類腦是實現類腦智能的兩大路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