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未來科學獎得主:為人類作更多貢獻
http://www.CRNTT.com   2023-10-18 11:44:23


未來科學大獎得主(大公報)
  中評社香港10月18日電/22023未來科學頒獎典禮於昨日下午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行,今屆未來科學大獎共設三大獎項,有八位科學家獲獎,科學家們發表獲獎感言,並期望為人類未來作出更多貢獻。主辦方表彰為社會作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並希望激勵更多青年投身科學。

  大公報報導,對於下周三將發表的施政報告,身兼青年科學院院長的港大協理副校長岑浩璋期望,當局能落實更多人才培訓計劃,並增設科研設施和實驗設備,加強環境配套吸引技術人員、研究生等學者以外的專才來港。

  未來科學大獎共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大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元,今屆未來科學大獎共有八位獲獎者,除已故科學家孫劍外,各人均親臨領獎。

  單項獎金100萬美元

  其中生命科學獎由柴繼傑、周儉民獲得,二人長達19年的研究發現將幫助帶來更好的植物病害控制方法,對全球糧食安全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柴繼傑在發表獲獎感言時感謝了國家對科研的大力支持,認為科研環境有了很大改善。柴繼傑說:“我將繼續研究植物免疫機制,探索新的病蟲防治手段,為保衛人類生命健康做出我的貢獻。”

  物質科學獎獲獎人為趙忠賢和陳仙輝,表彰了他們對高溫超導材料的開拓性發現,以及對轉變溫度的系統性提升所做出的創新成果。趙忠賢認為,時至今日,超導依舊是充滿挑戰的領域,但相信年輕一代已經擔起了重任。“我願做鋪路石子,為促進中國的超導事業,在科技自立自強、民族復興和人類文明方面做出新的貢獻。”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人為任少卿、張祥雨、何愷明、孫劍(已故),表彰他們針對神經網絡的突破性成就,為人工智能(AI)突破瓶頸、繼續發展奠定深度基礎。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