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廈金“同城生活圈”建設:機遇、挑戰與策略
http://www.CRNTT.com   2024-01-08 11:33:58


 
  (一)綠營惡意阻擾

  儘管打造廈金“同城生活圈”在金門擁有強大的民意支持基礎,不少與金門相關的政治人物也不斷在呼籲及推動,但是由於涉及兩岸關係的高階議題,被定位於台灣當局的職權。加上目前台灣公權力系統被民進黨霸持,他們基於意識形態及政治盤算考量,不斷升高兩岸緊張局勢,肆意破壞兩岸關係,操作“反中抗陸”策略,試圖在兩岸關係層面進行“脫鉤斷鏈”,刻意阻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及融合發展。以疫情期間的政治操作為例,民進黨為了阻礙兩岸人員往來,肆意中斷“小三通”,廈金兩地人員往來受到極大的影響。而人員互動及往來受到限制,將嚴重制約著廈金“同城生活圈”的建設。亦即,交通往來除了受到自然不確定因素影響外,負面政治力的介入也成為重要制約因素。

  廈金“同城生活圈”的建設需要便捷化、常態化的交通往來通道,近年來不少台灣政治人物不斷提出興建“廈金大橋”議題,這無疑將助力“同城生活圈”的營造。然而,民進黨當局常以許可權、“國安”、“統戰”、“矮化”等藉口設置重重障礙。比如,2022年10月,金門縣時任縣長楊鎮浯表示,將“全力爭取在金門和廈門間興建‘金廈大橋’”。而台灣方面陸委會則定調,該議題“超越地方政府的權責”,同時涉及“國防安全”、“地緣政治複雜敏感問題”及“國家安全風險”。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曾數次提出興建“廈金大橋”議題,同樣被民進黨當局壓制。比如,2022年6月,柯文哲主張興建“廈金大橋”,強調會使“小三通”更有效率。台灣方面陸委會宣稱“廈金大橋”是所謂“中共基於統戰思維的單方面設想,目的是模糊金廈界線,進而讓金門成為中國福建的一部分,因此建橋所衍生的巨大‘國安風險’,和‘小三通’是兩回事”以及所謂“中共主張金廈融合發展是意圖‘矮化我方’,嚴重威脅我‘國家安全’”。〔17〕2023年5月,柯文哲在金門參訪時再次主張興建“廈金大橋”,民進黨當局再次展開負面攻擊。例如,台灣地區行政管理機構副負責人鄭文燦再次以“國安”為由攻擊大陸。〔18〕2023年2月,面對金門縣議員組成“跨黨派問政聯盟”及“無黨籍聯盟政團”,倡議金門成為“永久非軍事區”、推動興建“廈金大橋”、營造“金廈特區生活圈”等議題,台灣方面陸委會回應稱,台灣當局“沒有推動金門-廈門(“廈金大橋”)相關政策與規劃”,同時還攻擊稱,“中共向來將地緣位置鄰近福建的金門、馬祖作為‘統戰’優先目標”。〔19〕

  可見,廈金“同城生活圈”的建設,從頂層設計到現實的交通問題,均受到台灣政治因素的牽制和影響。民進黨和“台獨”陣營對金、馬一直存在“棄子”心態,抹紅攻擊不斷,動輒把金門民眾支持兩岸交流、認同“九二共識”上綱上線為“被滲透”“被統戰”。〔20〕加上台灣存在“政黨輪替”的現象,即便致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非綠陣營”上台,也存在反對陣營的牽制,以及受任期限制而延伸出的政策延續性問題。

  (二)淪為選戰議題攻防

  廈金“同城生活圈”的營造除了需要頂層設計,更需要穩步推進的“路線圖”及貼合廈金兩地和符合兩岸客觀實際的實踐路徑。然而,不少台灣政治人物基於各自的政治目的及利益考量,往往停留在大打“政治口水戰”,專注在議題炒作與攻防的層面,並未有真正推動與落實的動能。於2022年10月正式通車的金門大橋,前後延宕了長達將近20年的時間。一度被戲稱為“選舉浮橋”。亦即,選舉時才會被聚焦討論,選後便無人問津。金門大橋是連結大小金門的跨海脊背橋,其建造議題屬於金門乃至台灣地區內部的事宜,相對沒有爭議也較不複雜與敏感。然而,該橋的建造過程卻幾經波折與延宕。可見,不少關切民生利益福祉的議題,即便能惠及普羅大眾,但在不少台灣政治人物中,其選戰攻防策略屬性遠大於惠民利民屬性。

  由此觀之,有助進一步夯實廈金“同城生活圈”的“廈金大橋”,儘管就建造的技術層面而言問題並不大,但牽涉的綜合因素卻遠比金門大橋複雜。除了淪為選戰炒作的攻防議題外,不少綠營政客不斷對“廈金大橋”展開抹黑和攻擊,將其無限上綱作為操弄“反中抗陸”的素材與手段,進而達到壓制“非綠陣營”,同時鞏固綠色基本盤的政治目的。在金門大橋開通後,不少金門民眾表達了繼續興建“廈金大橋”的夙願,他們表示,金門大橋通車有利於小金門未來的發展建設,也希望未來兩岸能早日促成“廈金大橋”興建,構建“閩台共同家園”和“廈金一日生活圈”。有的金門民眾指出,金門與廈門近在咫尺,兩岸同宗同源同文化,興建“廈金大橋”有助兩岸民眾往來。“廈金大橋”通車也是金門民眾長久以來的夙願。希望金門繼續成為兩岸民間交流的橋樑。〔21〕然而,對於金門民眾的呼聲與關切,台灣政壇能聽得進多少?

  (三)兩地治理體系差異

  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但由於分隔多年,已形成了具有較大區隔度且自成體系的權力運作系統,在社會治理和體制機制運作等層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儘管金門選民結構及當地政治氛圍對於推動廈金兩地深度融合發展、協同營造“同城生活圈”較為有利,然而,涉及兩岸關係層面的複雜敏感議題,並非金門縣公權力部門所能拍板與定案,事實上牽涉了台灣當局及台灣立法機構的介入運作等相關問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牽制了廈金“同城生活圈”的建設。金門縣政府如何與台灣公權力部門展開政治博弈,為廈金“同城生活圈”的建設營造一個友好的政治環境,是一個考驗政治魄力與智慧的問題。與此同時,在建設廈金“同城生活圈”,推動兩地深度融合發展的過程中,由於治理體系及體制機制差異,既定的制度邊界容易導致“制度壁壘”,影響融合進程與成效。並且,“機制差異”可能引發“治理摩擦”,影響信任度及認同感的強化。

  (四)交通延續性問題

  目前連結廈門與金門的“小三通”航線,衹有廈門五通至金門水頭一線,臨近廈門的航線則是位於南安石井的泉金“小三通”。由於“小三通”受天候影響較大,經常會出現停航的現象,嚴重影響廈金兩地民眾的往來互動。而如前文所述,政治力的介入與干擾,常導致“小三通”常態化運作受到衝擊。交流互動的交通方式較為單一,且易受天候及政治因素影響,無疑在較大程度上影響廈金“同城生活圈”的建設。

  民進黨當局曾經在其執政期間兩次以疫情為由,中斷了“小三通”。一次是2003年5月,另一次則是2020年2月。2003年5月17日,用SARS疫情防控的藉口暫停了“小三通”;2020年2月10日以新冠疫情防控為由,再次中斷了“小三通”。第二次中斷“小三通”給廈金民眾往來尤其是金門民眾的生活、生計造成了較大的影響,更在一定程度上打亂廈金“同城生活圈”的建設步伐。金門當地不僅觀光旅遊產業景氣低迷,在廈門置產、持有廈門市銀行卡的金門民眾,也曾因台胞證逾期,未能赴大陸辦理個人資料更新,一度導致銀行帳戶遭凍結的現象。而且,原本僅需30分鐘的行程,卻需繞一大圈自台灣本島搭機轉往廈門,給金門民眾造成不便和負擔。〔22〕儘管2022年12月22日,民進黨當局宣佈分階段恢復“小三通”,不過僅為單向性開放。雖後續幾經調整,但截止至2023年9月1日,獲准搭乘“小三通”的對象,僅局限於台籍人士、陸配及陸生等群體。

  三、廈金“同城生活圈”建設的策略

  廈金“同城生活圈”建設對兩岸、閩台關係及廈金兩地產生的正面效益不言而喻,儘管受制於台灣島內負面政治因素的牽制,但由於擁有兩地強大的民意支持基礎,廈金公權力部門具有高度的合作意願,在實務層面存在不少可以探索和落實的地方。

  (一)穩步推進廈金融合發展創新性舉措

  1.探索廈金“跨域協同治理”模式

  廈金“同城生活圈”建設的時態,既是未來時更是現在進行時。在筆者看來,“同城生活圈”的建設與推進廈金深度融合發展相輔相成。“同城生活圈”的建設將有力地推進廈金深度融合發展,而廈金深度融合發展將進一步鞏固“同城生活圈”。在建設“同城生活圈”及推進廈金深度融合發展過程中,將推進“同城化”與“跨域協同治理”有機結合,探索適合廈金兩地的聯合治理模式,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實踐路徑。不過,由於廈金兩地目前隸屬的行政治理體系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推進“同城化”發展,探索跨域協同治理應充分考量意識形態的差異、制度的不同、政治因素的牽絆等各個層面。

  具體至建設廈金“同城生活圈”的層面,努力實現“應通盡通”應是首要及優先考量的路徑選擇。積極探索並推進廈金兩地率先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推動廈金兩地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合作,社會保障和公共資源分享,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積極推進廈金兩地經濟合作制度化,打造“廈金共同市場”,壯大中華民族經濟。〔23〕並且可在產業合作發展、人員自由往來、民生物資共享、基礎建設共構共行、環境資源生態共用共保等方面,〔24〕進行推進與落實,努力建設“同城生活圈”,並有效融入閩南區域協同發展圈。

  2.建構“廈金類市民”身份認同

  據《金門縣人口分析》統計,截止至2020年底,金門戶籍人口共14萬1965人。〔25〕其中,有超過兩萬人在廈置產,還有大量的金門民眾在廈生活學習及就業創業,往返於兩岸的“廈金族”也不在少數。此外,由於歷史原因,廈金兩地均存在一定數量互為祖籍地的民眾,這些群體成為鞏固廈金兩地親情認同及社會連結的重要紐帶。可見,廈金兩地在社會經濟文化等領域的融合已擁有了較為扎實的基礎。在已正式發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實施金門居民在廈門同等享受當地居民待遇,率先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26〕。在筆者看來,廈門在推進廈金“同城生活圈”建設及廈金深度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可針對金門民眾進一步釋出更大的利多。在落實“同等待遇”的基礎上,提供給金門民眾“類市民”身份,強化他們的“在地意識”及歸屬感。而金門方面則可針對廈門戶籍人口,赴金旅遊、研學、購物、投資等方面提供更為便捷友好的政策措施,營造“廈金一家親”的氛圍,進一步提升兩地民眾對彼此的認同感和向心力。

  3.打造“兩岸融合發展先行示範區”聯動體系

  福建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進程中,廈門、福州及平潭善用先行先試的政策與定位,依據各自的特色與優勢,逐漸形成了兩岸融合發展的“廈金路徑”“榕馬路徑”及“平潭路徑”。此三大兩岸融合先行示範區具有類似之處,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區隔度。若能加以有效整合,建構聯動機制及體系,定能產生協同效應。尤其是,廈門在推進廈金深度融合發展,建設廈金“同城生活圈”的過程中,可借鑒福馬“同城生活圈”和平潭綜合實驗區在特定領域業已取得的成功經驗,在吸收總結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廈金“同城生活圈”的運作機制。讓廈金在深厚的共同人文底蘊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聯通、產業佈局優化、公共服務對接、基層治理互鑒,從而助力兩地的心靈契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