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蔡英文時期美國對台“公共外交”的機制研究
http://www.CRNTT.com   2022-05-20 14:18:24


 
  二、美國對台信息傳播機制

  目前美國實施對台“公共外交”,除了傳統上通過“美國之音”與“自由亞洲電台”等媒體向台灣民衆傳播美國的政策、進行“親美反共”宣傳之外,還利用在台“美國資料中心”、慶祝“與台灣關係法”簽署40周年的契機開展系列活動,以強化與台灣民衆的互動。

  第一,通過“美國之音”直接向台灣民衆傳播美國的政策、理念與文化。儘管“美國之音”宣稱其始終堅持《美國之音憲章》中“全面、客觀、準確”的新聞報道準則,但衆所周知,作為美國政府旗下的官媒,美國之音始終帶有明顯的意識形態色彩,其節目內容也始終保持著與美國官方立場高度一致的“反共、友台、揚美”立場。即使在本應體現多方意見的政論節目中,所邀請的所謂“專家學者”“評論員”也都是清一色的“親美”人士。此外,中文官網上還開闢了台灣新聞專欄,專門報道台灣島內政治以及美台、兩岸關係動態。可想而知,對於台灣民衆而言,“美國之音”的報道對其進一步瞭解美國提供了非常豐富的資源,尤其是其所塑造的“自由、民主、多元的美國”形象更是會持續加深台灣民衆對美國的認同感。與此同時,“美國之音”中大量醜化中國大陸的報道也在不斷強化台灣民衆心中消極的大陸形象,在此“一推一拉”中使得台灣民衆“親美國,遠大陸”的心態固化。〔15〕

  第二,通過“自由亞洲電台”向台灣民衆進行“親美反共”宣傳。1996年9月,自由亞洲電台正式開播,它在反共宣傳上具有明顯的冷戰色彩,經常公然輸出美國的意識形態,甚至不惜違背新聞媒體最基本的道德操守,通過一些來源不明、捕風捉影甚至漏洞百出的新聞進行反共宣傳。比“美國之音”更加惡劣的是,“自由亞洲電台”還配合境外邪教組織“法輪功”和“藏獨”“疆獨”等反動組織對所謂的“新疆集中營”大肆炒作,給我國國際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從2017年開始,“自由亞洲電台”普通話服務加強了節目數字化的工作力度,其數字化媒體小組推出了一系列製作較為精良的短片節目,如《動物莊園》動畫劇場就是通過一隻模仿特朗普的金髮白頭海雕和一條呆笨的龍的對話來醜化中國,對於年輕觀衆和聽衆而言,該類節目具有很強的蠱惑性。在自由亞洲電台不斷妖魔化大陸的宣傳報道下,台灣民衆對大陸的人權、宗教自由、少數民族生活狀況本就錯誤的印象自然會不斷加深,甚至對中國共產黨產生極強的不信任感與恐懼感,這就為推進兩岸人民心靈契合增添了一定困難。〔16〕

  第三,通過在台“美國資料中心”網絡宣揚美國文化與價值。目前,在台“美國資料中心”網絡包括三個“美國資料中心”、六個“美國資料專區”、一個“美國創新中心”、一個“移動美國資料中心”和台北辦事處的“美國中心”,這個龐大的資料網絡提供大量美國相關書籍以及數字資料,并且還會定期舉辦美國文化講座、讀書會、美語說故事、美國留學講座等活動,為全台民衆接觸和體驗美國文化與價值提供了便利。為給台灣民衆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近年來“美國在台協會”逐步對部分中心進行了重新設計,以便提升中心的展覽效果。2020年8月,位於屏東縣圖書館的屏東美國資料專區重新開幕,整修後的資料專區可提供更多的美國書籍,并且將會持續舉辦美語說故事等教育與文化交流活動。〔17〕此外,“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的“美國中心”也進行了改造升級,於2020年10月5日重新對外開放。〔18〕通過“美國資料中心”舉辦的文化講座等活動,“美國在台協會”意圖在台灣民衆之間推廣美國的文學藝術,增進台灣民衆對美國歷史文化和現實政策的瞭解,增強美國文化對台灣民衆的吸引力,培育和促進“共同利益和價值觀”,作為美台政治關係的基礎。這實際上成為美國在台灣發揮軟實力的重要舞台。〔19〕

  第四,利用“與台灣關係法”簽署40周年的契機展開“AIT@40”系列活動。“AIT@40”系列活動以“立穩根基,共創未來”為口號,采取每月一主題如“貿易與投資”“共享價值”等的形式,展現美台雙方過去合作所達成的成就和未來可合作的方面。例如“美國在台協會”將2019年3月定為“共享價值月”,該月的主題便是宣揚美台之間所共享的所謂“民主、寬容、自由、多元主義和法律之下人人平等”等價值觀。在此主題下,“美國在台協會”舉辦的活動包括:放映介紹美國婦女成就的紀錄片《先鋒女性》;開放台灣青年報名參加赴美非營利組織實習的“專業人才計劃”等。〔20〕同時,為了對AIT@40系列活動進行實時的宣傳報道,“美國在台協會”開通了社交網站instagram的賬號。除每個月舉辦相應的主題活動外,為慶祝“AIT@40”,“美國在台協會”還宣布將2019年定為“美台旅游年”,與台灣“觀光局”共同舉辦了台美旅行推廣活動。最後,“美國在台協會”還舉辦了多個展覽與比賽來回顧40年美台關係,如“我眼中的美國”(U.S.A. Through My Eyes)網絡攝影比賽、“立穩根基,共創未來:AIT@40—1979年後美台關係展”巡迴展、邀請台灣民衆談論美台關係看法的自拍微型影片等活動〔21〕,目的是吸引台灣民衆關注,以拉近美台之間的情感距離。

  總之,目前美國對台“公共外交”主要通過“美國之音”電台與“自由亞洲電台”負責對台信息傳播。除此,“美國在台協會”充分使用在台“美國資料中心”的龐大網絡在台灣民衆之間推廣美國的文學藝術,利用“與台灣關係法”簽署40周年的契機展開“AIT@40”系列活動增進台灣民衆對美國歷史文化和現實政策的瞭解,增強美國文化對台灣民衆的吸引力,培育和促進所謂美台之間的“共同利益和價值觀”。

  三、美台教育文化交流機制

  通過設立獎學金、交流、培訓、召開研討會和會議,建立現實有效的網絡和媒體渠道來與海外關鍵人物發展多年持久的關係,以贏得他們對公共外交實施國價值和觀念的認同,這一方式儘管所需時間較長,但卻是公共外交最為有效的手段。“美國人相信,依靠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文化交流活動,能够從思想深處清除其他國家的‘陳舊思想’,把美國的自由、民主價值觀念傳遍全世界。”〔22〕

  第一,加大對台灣“富布賴特計劃”的支持力度。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美台之間的教育與文化交流活動特別是台灣“富布賴特計劃”在台灣社會培養了大量親美的精英人才。該計劃是一個包含衆多子項目的龐大學術交流計劃,每年都會提供“富布賴特”獎金給篩選出的來自美國和台灣的學者與專業人員、學生、語言教師或助教,資助他們至對方地區進行學術研究、攻讀學位或進修,并且針對這三類人群提供不同種類的獎金項目。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師與助教獎金項目中,面向美國教師的可申請項目數量明顯多於台灣教師,可見台灣“富布賴特”有意在吸引美國教師赴台提升台灣英語教學水平,并推動美台文化的交流。〔23〕蔡英文上台後,為促進台灣民衆特別是學生群體對美國的瞭解,美國加大對台灣“富布賴特計劃”的支持力度,如“美國在台協會”在2020年“增加了將近新台幣六百萬的年度資金,提供給台灣傅爾布萊特計劃。”〔24〕2021年8月,美台簽署“傅爾布萊特—台灣文化部藝文專業人才獎助計劃”,資助台灣兩個表演藝術團體“雙子二重奏”“滯留島舞蹈劇場”將於2022到2023年分別赴美巡迴演出一個月。“除了將展現台灣獨特的文化魅力之外,更期待他們的訪美,能持續深化美台人民之間的友誼、以及共享共榮的文化價值。”〔25〕

  第二,推動“台灣研究獎學金法案”。2020年6月,美國參、衆兩院跨黨派議員聯手提案“台灣研究獎學金法案”(Taiwan Fellowship Act),規劃美國政府每年撥款3200萬美元,組織聯邦政府行政、立法及司法部門的公務人員到台灣參加兩年研究交流項目,以強化美台關係并“推進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價值與利益”。該法案的目的包括:一是讓美國政府臨時調派任一部門官員,以“台灣當局或台灣民間機構的研究員身份”到台灣以普通話為語言進行密集學習,以進一步加強美台戰略夥伴關係并擴大對印太地區的理解;二是提供美方合格人員學習中文,擴大他們對台灣政治經濟及印太地區的理解;三是更好地推進美國在印太地區的經濟、安全與人權利益;四是鼓勵進一步擴大其他人文交流,包括擴大“富布賴特學者”項目、國際訪問領導人項目及其他允許台灣民衆到美國工作與學習的交流項目。〔26〕簡言之,美國企圖通過新法案來加強同台灣相應的聯繫,該法案表面上“特別著重於加強美國與台灣的戰略夥伴關係”,但事實上它“一方面試圖將台灣當局與‘印太戰略’這一巨大戰車捆綁,另一方面將‘台灣牌’變得更加有力”〔27〕。事實上,美國人學中文的動機和對“中文人才”的需求,更多是被其政治和安全需要宰制。淡江大學“華語中心”主任周湘華認為,“美國政府從國安角度出發,要瞭解中國這個對手就需要學中文,因此,對中文人才的需求反而更大、更急迫。祇是,美中之間的交流遇到阻礙,那麼美國人要學中文,台灣就成為最好的跳板。”〔28〕

  第三,注重吸引台灣學生赴美留學。“美國在台協會”與“學術交流基金會”每年都會高調慶祝“國際教育周”活動,所謂“國際教育周”是由美國教育部與國務院共同發起的國際性活動,目的是宣揚在美國接受高等教育的好處。近年來,“美國在台協會”會選擇每年十一月中的五天來慶祝“國際教育周”,主要活動包括留學生經驗分享、綫上留學教育展、留學研討會等,地點一般選擇在某個“美國資料中心”或高校。除“國際教育周”外,“美國在台協會”每年還會舉行“你的下一步(Your Next Step)”專題講座,將留美教育與台灣學生非常重視的職業生涯規劃等問題結合起來進行宣講,以吸引更多台灣青年赴美接受高等教育。2017和2018年的春季,“美國在台協會”各舉辦了三場專題講座,主講人均為有赴美留學背景的台灣某領域成功人士,在講座中,他們為聽衆分享了職業生涯規劃、創業管理、媒體公關等經歷,以此彰顯美國留學背景在台灣職場中所帶來的優勢以及對個人事業成功所產生的積極影響,打消學生對赴美留學的顧慮。〔29〕在“Education USA留學美國”項目的協助下,“每年有超過23000台灣學生,前往美國大學求學。”〔30〕簡言之,蔡英文上台後,美國加大針對台灣學生赴美留學的宣傳,并為其提供申請所需的全套信息,以吸引更多台灣學生赴美留學。〔31〕

  第四,持續舉辦美國音樂訪台活動。音樂是各國民衆共同喜愛的藝術形式,美國高度發達的音樂產業為美國公共外交提供了豐富的資源。2011年,美國國務院教育與文化事務局創立了“美國音樂出訪計劃”,旨在推選有代表性的美國音樂人赴公共外交重點地區演出交流,以增加當地年輕人親身接觸美國音樂的機會。〔32〕在“美國在台協會”的安排下,赴台美國藝人不僅要在台灣各處進行多場公益演出,同時還需要同台灣民衆開展形式多樣的交流活動。以2018年7月訪台的美國國家青年交響樂團為例,該樂團除了需要在台中和台北高鐵站進行兩場“快閃”表演外,部分成員還被安排參加了台灣“中研院”舉辦的“AIT青年領袖營”,另有部分成員則被安排為台北青年管樂團團員做一場排練工作坊。〔33〕此外,為宣揚所謂美台所共同堅持的“新聞自由與寬容”價值觀,“美國在台協會”還在2017與2018年的九月中旬專門拿出一天時間來慶祝丹尼·波爾(Daniel Pearl)音樂節,活動當日AIT邀請來多國音樂家與台灣本土音樂人共同舉辦多場免費的露天音樂表演。〔34〕簡言之,“美國在台協會”通過邀請美國音樂團體訪台、舉辦一系列音樂活動吸引台灣民衆尤其是青年人的關注與參與,并獲取其好感。

  總之,美國實施對台教育文化交流項目不同於信息傳播,它們不像對信息傳播那樣僅僅針對一些特殊的政策和議題,教育文化交流更多地著眼於一種生活方式、特殊的個人觀點,更加貼近普通民衆的日常生活。雖然發揮效力的速度比較慢,但是這種影響是長期性的、潛移默化的、富有進展的。“美國在台協會”承擔了對台教育與文化交流方面的主要工作,通過深化台灣“富布賴特計劃”、吸引台灣學生赴美留學等增強台灣民衆對美國的瞭解與認同。2007年公布的《美國公共外交與戰略溝通國家安全戰略》明確將教育和交流納為公共外交戰略性優先項目。台灣的戰略地位和美台關係的性質決定了美國會更加重視加強與台灣社會民衆之間的聯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