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台灣“基進黨”的政治理念、特徵及發展趨勢
http://www.CRNTT.com   2021-12-10 11:09:14


表二:台中市第二選區歷屆“立委”選舉結果
 
  (二)從顔寬恒及其國民黨的角度看

  1.家族背景與地方派系勢力的負面影響。

  台灣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沈有忠認為:“顔寬恒雖然年輕,但不表示可以跟年輕世代劃上等號,他繼承的是地方勢力跟顔家派系的標簽。”⑤顔家是台中地方勢力中的不可忽視的力量,是台中的黑派代表。顔寬恒的父親是大甲鎮瀾宮基金會董事長、前“立委”顔清標,其妹是原台中縣議會副議長顔莉敏,顔寬恒本人是台中黑派的實際掌門人。台中的地方派系不管是紅黑兩派兩者都與國民黨關係密切。然而,派系勢力對於顔寬恒來講是一把雙刃劍,在政治轉型後的台灣,尤其是青年一代選民并不喜歡甚至是厭惡地方派系的存在與爭鬥。雖然地方派系能够提供充分的資源,但是面對數量日益龐大的年輕選民群體,也成為一個政治包袱。顔家在台中屹立不倒將近30年,這說明顔家在台中的服務做得還不錯。因此,陳柏惟不與顔寬恒拼在地服務,而是一直強調台灣人痛恨的派系與家族政治的不正當性,強調顔寬恒的政二代身份、派系之子以及抨擊顔寬恒之父顔清標的黑金政治。陳柏惟打出了“打破家族政治”這一張牌,在各類政論節目上都反復強調顔家家族政治這一方面,給顔寬恒的選情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2.競選團隊在意識與戰術上過於輕敵。

  一方面,“立委”選前,基本沒有媒體看好陳柏惟,認為陳柏惟無法撼動顔家在台中的地位,因此,在預測本次的選舉結果時,基本都會認為顔寬恒得票高於陳柏惟。2019年12月25日中時新聞網就報道,根據最新民調顯示,台中市第二選區“立委”選舉,國民黨候選人顔寬恒支持度39.8%、“基進黨”候選人陳柏維34.2%,雙方差距5.6個百分點,不表態率高達25.9%⑥。輿論大多認為陳柏惟不可能戰勝顔寬恒;加上顔寬恒擔任“立委”以來在地服務并無太大缺失,使得顔寬恒一方過於自信,并沒有對非典型的傳統政治人物陳柏惟的威脅加以重視。

  另一方面,顔寬恒在“立委”競選中的打法與過去和陳世凱對戰時無異,基本就是他父親競選“立委”時的傳統策略,通過派系在地方的樁腳與網絡,采取勤下基層的方式,以及掃街拜票來獲取支持。但是,時代在發展,面對著在網絡 異常活躍且激情四射的對手陳柏惟,顔寬恒的打法過於傳統與老套。這也是顔寬恒在競選中沒有能够吸引到年輕選民的選票的原因之一。當然,顔寬恒也有做出吸引年輕選票的努力,例如在2019年11月3日,顔與國民黨前主席朱立倫合拍的MV《聽海》上綫,就為吸引年輕人選票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面對在網絡上風頭正盛的陳柏惟,可能就會顯得底氣不足。到了選戰後期,陳柏惟民調支持度不斷逼近顔寬恒,顔陣營才發現苗頭不對。可見,在戰術上顔寬恒陣營過於輕敵。

  3.受到韓國瑜選情的拖累。

  “立委”選舉與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同時舉行,在藍綠涇渭分明的台灣,由“基進黨”與民進黨共同支持的陳柏惟無疑支持蔡英文,同時蔡英文也為陳柏惟競選站台。而國民黨籍的顔寬恒也是堅定挺韓,在顔寬恒競選總部的成立大會上,韓國瑜也到場站台支持。顔寬恒也接任了韓國瑜中部競選辦公室副執行長,在選區還掛上兩人聯合看板,希望以“母雞帶小雞”姿態來拉抬選情。顔寬恒的父親顔清標也是力挺韓國瑜,不但發聲明希望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前”立法院長”王金平為了台灣前途“以大局為重”,甚至曾暗批郭台銘“初選輸了不甘願”,和素來友好的王金平也因挺韓關係生變。但是,在2019年發生了香港動亂後,被民進黨“抹紅”、“抹黑”的韓國瑜支持度不斷下跌,主打“反韓”、“討厭韓國瑜”與“抗中”議題的陳柏惟則支持度不斷上揚。而顔寬恒自始至終都沒有與韓國瑜陣營做切割,其支持度也不免會受到相應的影響。

  三、台灣“基進黨”的政治理念、政治主張

  (一)偏執地反對國民黨,堅持所謂政治民主、自由化。

  “基進黨”作為台灣本土極端深綠的小黨,成立之初就把反對國民黨作為自己政治活動的首要任務之一,在各種政治鬥爭、政策爭議中,“基進黨”不問是非對錯祇看藍綠之分的意圖非常明顯,對國民黨政治人物的攻訐更是不遺餘力。在“基進黨”的官網上,呈現出濃厚的鼓吹“打倒國民黨”、渲染“反大陸”的綠色恐怖氛圍。在台灣政壇內,各黨派建議成立在野政黨大聯盟時,“基進黨”也曾表示,有國民黨參加的話基進黨則不會參加,表現出與國民黨勢不兩立的勢頭。

  “基進黨”以國民黨在威權時代的所作所為作為攻擊點,直接將國民黨與威權代表等同起來,將台灣的不民主歸罪於國民黨,以一種極端的藍綠對立偏見去仇視并瘋狂攻擊國民黨,不遺餘力地幫助民進黨推進所謂的“轉型正義”與針對國民黨的“黨產清算”。可以說“基進黨”的終極政治任務就是促使國民黨在台灣本土消失。“基進黨”也竭力地將國民黨與大陸綁在一起,不遺餘力地推動所謂的“反滲透法”、“陽光法案”與“代理人法案”,也就是偏執地反對國民黨與堅持其所謂的政治民主與自由。

  (二)推行台灣“正常國家化、主權自主化”與“去中國化”。

  台灣“基進黨”在正式成立之前還是社團組織時就頑固主張台灣的所謂“主權自主化”,推進台灣成為所謂的“正常國家”。“基進黨”在網路媒體的政論宣傳中,大部分的內容除了對國民黨的政策、政黨形象與政治人物進行抨擊外,就是渲染“恐中”與“反中”的綠色恐怖氣氛。陳柏惟當選“立委”之後也無心地方選民服務,他在“立法院”質詢的議題大部分都集中在所謂“國防”、所謂“反大陸滲透”,以及各種可以讓台灣“正名”的種種提案,反映出其深綠畸形的政治理念。作為民進黨的外圍小黨,當許多敏感的議題民進黨不願觸碰時,會操縱這些小黨進行議題的宣傳與討論。而這些小黨本著自己立場與利益出發也會呼應民進黨給他們丟下的政治任務。

  與推進“正常國家化”相輔相成的另一個政治理念與主張就是“去中國化”。“基進黨”認為要使得台灣成為一個所謂的“正常國家”,使得台灣所謂的“主權自主”,就必須要使得台灣與中國大陸毫無瓜葛,而與中國大陸在歷史與各個方面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并且在台灣進行過一段時間的威權統治的國民黨自然也是他們的眼中釘與肉中刺。可見,“基進黨”是之所以偏執地反對國民黨在台灣的存在,因為這也是他們進行“去中國化”的一個重要面向。他們還在島內宣傳大陸的“威脅論、壓迫論與滲透論”,這也是他們政治操弄的另一重要面向。此外,他們還積極配合著民進黨的各種“去中國化”操作,包括曾經沸沸揚揚的中華航空改名事件,提出“護照國名”改台灣的決議案、堅持所謂的母語問政等等,都是妄圖將台灣與大陸徹底分離的奇葩言行。

  (三)區域平衡化與社會自由化。

  在“基進黨”的政治理念與主張中,區域平衡化也是其中較為著重的一點。“基進黨”認為島內的政治與社會資源嚴重不平衡,他們認為主要是由於國民黨在威權統治時就將各種資源主要集中於北部地區,特別是台北區域。主張將政治資源平均分布,因此陳柏惟主張將“立法院”遷移至台中,以分散北部地區的政治壓力。當然,從政黨政治的角度來看,區域平衡化也有為其政黨獲取政治資源的便利而考慮。“基進黨”的根在高雄,其“立委”陳柏惟在台中,藍營在北部勢力強大,將“立法院”南遷有利於政治格局的重心轉向綠營,也有助於其獲取政治資源從而為“基進黨”的發展奠定後路。

  在主張區域平衡化的同時,基進黨還主張社會自由化。“基進黨”認為社會自由化與區域平衡化是一體的,強調台灣的各種資源不平衡,使得年輕人需要背井離鄉,背負著低薪資與高工時的生活壓力,無法積極地參與公共事務,使得現在的台灣社會“不自由”。因此,“基進黨”主張更加公平的經濟分配制度,同時也主張政府應當承擔起公共托育、公共住宅與公共運輸等社會服務,減輕青年人的生活與工作壓力,這些主張與其他在野小黨的政治主張并沒有很大差異。

  四、台灣“基進黨”的基本特徵

  (一)新興的“深綠”小黨。

  在沒有正式成立政黨之前,2008年就已經有了一定的思想基礎。2016年正式注册成為政黨,開始以政黨的身份進行政治活動。2018年正式參與島內的各種政治選舉活動,直到2020年才在與民進黨的聯合選舉之下收穫了一席“立委”。但“基進黨”仍是一個新興的深綠小黨,說它“新”主要是指其政黨成立得比較晚,參加的政治選舉活動將對來講較少,在選舉方面的經驗與資源匱乏;說它“深綠”主要是指從“基進黨”的政治理念與主張來看,在藍綠的政治光譜中處於深綠;說它“小”主要是因為政黨本身的激進意識形態和黨員條件限制使得台灣“基進黨”的黨員僅有一千多人。在統獨立場上,它并沒有像民衆黨一樣采取模糊化的騎墻處理以儘可能多地爭取中間選民的支持,“基進黨”拉攏的是在藍綠光譜中極端深綠的民衆尤其是年輕人,統獨的立場非常鮮明。

  (二)極端激進的意識形態。

  台灣“基進黨”在成立之初,黨主席陳奕齊就指責民進黨已經“喪失戰鬥力”,淪為選票邏輯政黨,而自己則成為了爭取台灣“民主‘自由”與推進台灣“正常國家”的橋頭堡。這一宣揚實際上是在跟民進黨爭奪綠營的深綠選民。台灣“基進黨”在意識形態上跟其它綠營的政黨沒有很大的差別,主要就是主張“台灣獨立”、“台灣本土主義”、“台灣民族主義”、“反華去中”。但是在程度上“基進黨”是更加極端激進的。在“基進黨”的網絡主頁上,“基進黨”將自己標榜成“唯一一個力抗中國侵略”的政黨⑦。“基進黨”的絕大部分的政策議題都是圍繞著“反中”、抹黑大陸以及反國民黨展開的。他們思考問題的出發點也以極端的意識形態為中心。這種極端激進的意識形態在短時間內并不能讓其黨員隊伍迅速擴大,但是隨著島內“台獨意識”不斷地腐蝕年輕人的思想,使得島內激進的年輕人的數量越來越多,基礎越來越大,“基進黨”也想趁機擴大影響。

  (三)影響有限的一人黨與政治素人黨。

  台灣“基進黨”與民衆黨的運作模式相似,就是舉全黨之力,塑造黨內在台灣政壇的政治明星。民衆黨的光環基本聚焦在黨主席柯文哲的身上。因此,人們有時也稱民衆黨為“一人黨”,而就“基進黨”來說,光環基本聚焦在當選“立委”并且身兼“基進黨”發言人的陳柏惟身上。黨內的其他政治人物的出鏡率與聲量并不高,包括黨主席陳奕齊、財務長張婷婷、組織部主任李雨蓁、性別發展部主任吳欣岱等黨內重要組成成員基本上都是在為陳柏惟服務,如李雨蓁還是反罷免陳柏惟團隊的主力成員。可以說,“基進黨”的流量政治明星就僅僅祇有陳柏惟一人。

  在政黨的人員構成上,基本是政治素人組成。台灣“基進黨”的主席陳奕齊在成立台灣基進黨之前是“超藍克綠”等激進專欄的作家,曾被“台灣團結聯盟”提名為不分區“立委”,但最終因為政黨票數達不到門檻而沒有當選。“基進黨”財務長李雨蓁在成為“基進黨”的成員以前,曾是一名展覽設計師,之後成為一名在地網絡社團經營者,也沒有深厚的政治經驗與背景。性別發展部主任吳欣岱主職為醫師。“基進黨”內部的重要組成成員基本都是沒有過豐富從政經驗的政治素人。這也決定了“基進黨”作為一個政黨的政治戰鬥力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不會有明顯的增強。

  五、台灣“基進黨”的發展趨勢

  (一)民進黨的扶持與壓制決定了“基進黨”的發展前景。

  台灣“基進黨”成立之初的目標與口號是“超藍克綠”,希望與民進黨“分道揚鑣”,扛起街頭政治的大旗,成為所謂爭取“台灣獨立”的橋頭堡,但是從目前看來,台灣“基進黨”在台灣政壇的發展資源仍是主要依靠着民進黨來提供的。想要成為民進黨的陌路人但最終仍要附庸於民進黨的現實仍改變不了。台灣島內政局的現狀就是,民進黨作為第一大執政黨與國民黨作為第一大在野黨,基本分割了島內的政治票源與政治資源。自從台灣選舉法規修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并規定政黨票在5%以上才能分配“立委”席位以後,島內小黨的生存空間進一步被壓縮,很多小黨迅速地泡沫化。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島內小黨所面臨的尷尬境地就是不得不與大黨聯盟甚至於依附於大黨而生存,台灣“基進黨”從一開始就是民進黨的激進側翼組織,在經歷各種選舉的挫敗後意識到仍需要尋求民進黨的扶持。曾經叫囂著與民進黨“分道揚鑣”的台灣“基進黨”最終仍是要依附於民進黨來獲取政治資源。

  “基進黨”依附於民進黨,也處於民進黨的壓制之下,沒有壯大的機會和空間。“時代力量黨”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當“時代力量黨”沒有威脅到民進黨的時候,在選舉中民進黨采取的是與“時代力量黨”聯盟的策略,但當“時代力量黨”勢力上升到一定程度時,民進黨就開始了對其壓制的策略。“基進黨”在未來也不可能擺脫民進黨的控制。

  (二)罷免案使得陳柏惟和“基進黨”處於岌岌可危之中。

  陳柏惟代表“基進黨”戰勝國民黨候選人顔寬恒時,島內的新聞媒體一度熱炒這位政治新秀,有關陳柏惟的家庭背景、從政道路、勝選原因等各類報道紛至沓來,使得陳柏惟及其代表的“基進黨”的宣傳面被放大,這也為台灣“基進黨”增加了不少的支持者。雖然陳柏惟成為了113位“立委”中的一員,但陳柏惟不斷暴露出問政的不專業性、無代表性以及各種不當表現,陳柏惟的聲量已經大不如前甚至惡評如潮。陳柏惟在萊豬議題上的錯誤立場就給自己與台灣“基進黨”帶來爭議與打擊。國民黨提出的罷免陳柏惟的程序已經走完第二階段聯署,由於疫情影響使得第三階段投票拖延至10月份,為陳柏惟及其政黨爭取了一些緩衝時間,但是由於政黨資源不足加上民進黨對陳柏惟的聲援并不積極,陳柏惟面對罷免案處於岌岌可危的狀態。

  陳柏惟的罷免案通過與否對於台灣“基進黨”的影響極大。“基進黨”在2018年以來的歷次選舉中成功出綫的就陳柏惟一人,陳柏惟是代表台灣“基進黨”的主要門面,一旦陳柏惟倒台,台灣“基進黨”將受到巨大的衝擊。單靠黨內流量政治新秀的政治影響力不會給“基進黨”帶來持久且穩定的發展。一旦陳柏惟被罷免成功,“基進黨”就避免不了迅速泡沫化的命運。

  注釋: 

  ①超藍克綠,http://clique2008.blogspot.com/2008/11/by-shinichi_9.html

  ②bbc新聞,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0909912

  ③天下雜志,中止顔家蟬聯20年立委之路,3Q陳柏惟靠“到處放火”贏選戰,https://www.cw.com.tw/article/5098643

  ④CTWANT,陳柏惟聯合競總成立大會蔡英文:可投民進黨或是台灣基進

  ⑤天下雜志,中止顔家蟬聯20年立委之路,3Q陳柏惟靠“到處放火”贏選戰https://www.cw.com.tw/article/5098643

  ⑥中時新聞網,《台中最新民調出爐網震撼:顔寬恒無法想像!》

  ⑦台灣基進官網,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112165329/https://statebuilding.tw/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1年11月號,總第287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