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從“九合一”選舉看台灣社會的情緒化投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2-26 15:23:37


 
  (三)台灣青年對未來呈現“集體焦慮感”

  此次“九合一”選舉中,傳統上對政治冷感、投票率低的青年選民顯示出前所未有的參與熱情。“逆轉勝”的民進黨彰化縣長魏明谷的輔選幹部即表示,“當地的長輩都在笑,這些兒女或孫子女離家念書工作超過10年,‘第一次為了選舉特地回來投票’”。③

  青年選民的“返鄉投票”熱烈,究其根本,與當前台灣青年呈現的“集體焦慮感”有關。台灣周邊的國家和地區都在發展,只有台灣坐困愁城。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世界競爭力中心公佈的全球競爭力評比,台灣已經連續3年倒退,今年更是被馬來西亞超越。④畢業起薪只有所謂的“22K”,青年失業、貧富差距加大更是加重了台灣社會尤其是青年人對未來的焦慮。特別是隨著大陸的實力愈來愈強大,台灣的力量則相對而言越來越衰弱,台灣在兩岸多元、互動中自主選擇的機會越來越小。這種基於主動選擇機會縮小而發展起來的反彈意識在網絡中被人為放大後,也容易造成情緒激化反應。

  (四)民進黨及“台獨”勢力的刻意引導

  一方面,蔡英文從洪仲丘事件、柯文哲參選台北市長事件中看到了島內厭倦藍綠惡鬥,“公民意識”再次抬頭之勢,並利用島內社會運動積累的力量加大對馬英九各項施政,尤其是兩岸政策的掣肘,讓馬英九沒有政策著力點,繼而沒有政績可言。另一方面,在台灣民眾普遍對前途迷茫,特別是年輕人對自身競爭力缺乏信心的情況下,兩岸關係的深化發展確實引發了台灣民眾對大陸“經濟入侵”的恐懼,尤其是對“被融合”的擔憂。以民進黨為首的“台獨”勢力便刻意將“全球化”問題“大陸化”,歪曲大陸惠台措施是“圖利財團”,使得大陸持續開展的對台優惠政策和照顧台灣利益的做法反而引發民眾的對執政當局“傾中賣台”的疑慮。此外,民進黨借香港“佔中”議題,拋出所謂“票投國民黨,台灣變香港”的口號,刻意炒作“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恐中”氣氛,亦加劇了民眾對馬英九的“不信任”感,民進黨也得以有機會利用這股民意打造所謂的“票投給民進黨就是懲罰國民黨”的選舉勢能。

  台灣社會情緒化投票的影響

  (一)政策推動:惡性循環

  台灣民眾用選票表示對國民黨執政的不滿,卻沒有想過國民黨政策推行不力的原因,也沒有考慮如果民進黨執政有何後果。只是簡單地要換個人試試看。集體非理性投票的後果就是國民黨固然被打擊了,但是民進黨也沒有變好。未來馬英九還有一年多執政期,民進黨為了2016年能夠政黨輪替,必然會繼續強力杯葛馬英九的各項施政。尤其是民進黨執政的縣市不會配合“行政院”的政策。蔡英文所謂的民進黨“由資深縣市長帶領,落實區域聯合治理”⑤本質上就是抱團對抗國民黨。

  此外,“立法院”在民進黨的“焦土抗爭”策略下,幾乎每個會期都是在杯葛施政報告中開始,最後在末期“院會”中上演議案大清倉。2014年除了因為學運時期議場遭佔據24天無法處理議案外,“立法院”幾乎每天都在上演朝野大戰。本屆“立院”5個會期,民進黨共霸佔主席台達43次。⑥當前對台灣發展有重要影響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兩岸服貿協議、“兩岸協定監督條例草案”等政策都因為民進黨的杯葛而無法在“立法院”通過。連“立法院長”王金平都感歎這是“歷盡滄桑”的一個會議。⑦這些政策推行延宕,直接影響到未來台灣經濟發展,經濟衰退,民眾更加不滿,馬英九各項重大政策將陷入節節敗退的惡性循環。馬英九陷入跛腳困境,國民黨執政滿意度跌停固然是民進黨樂見的,但隨之帶來的還有台灣的發展更加落後於世界步伐。

  (二)兩岸關係:曲折前行

  隨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推進,尤其當兩岸互動從經濟逐漸走向政治深水區時,勢必會觸動統獨的敏感神經。此次國民黨在“九合一”選舉的全面潰敗,被綠營攻擊為是台灣民眾對馬英九“傾中”路線反擊的結果,國外媒體也一邊倒地認為這次選舉結果是對馬英九兩岸政策的否定。⑧未來馬英九當局一方面自身陷入跛腳困境,另一方面為了消除民眾疑慮,避免被扣“傾中賣台”的帽子,在剩餘的任期內在兩岸政策上不會有重大突破。

  而“九合一”選舉台灣民眾的情緒性投票讓民進黨意外大勝,也給了蔡英文錯誤的信號:即使不轉型也有重新執政的可能性。因此未來蔡英文會更傾向於堅持民進黨固有的“反中”、對抗思維,不會對兩岸政策做出重大調整,而只會在2016年“大選”投票前夕,藍綠選情緊繃的情況下做出微調,迷惑中間選民相信民進黨“有能力處理兩岸關係”,不會再因“台獨”導致台海危機。

  實際上,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取得重大進步的基礎是“九二共識”和反對“台獨”。在這一基礎上兩岸簽署了21項協議,實現了兩岸事務主管官員的互訪,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持續擴大,兩岸人員往來更為頻繁密切。兩岸關係的制度化、機制化,不僅有利於增進兩岸政治互信,更夯實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另一方面,大陸以令世界矚目的發展速度,迅速成為“世界工廠”和“世界市場”。民進黨內很多人也認識到台灣無論誰執政,兩岸人民的交流交往都無法阻擋,而要想扭轉經濟發展頹勢,避免被“邊緣化”,就必須正視大陸的崛起,與大陸合作。“九合一”選舉前,民進黨籍的縣市無一例外的積極“登陸”就是最好證明。

  “日出雲俱靜,風消水自平”。負面情緒集中爆發後,台灣民眾最終會冷靜下來,氣出完了,還是要顧出路。時間也會證明,等到風景都看透,只有大陸會陪台灣看細水長流。

  註釋

  ①林上祚:《4月失業率3.91%近6年新低》,台灣《聯合報》,2014年5月23日,A15版。

  ②楊湘鈞:《不滿執政一次大爆發》,台灣《聯合報》,2014年11月30日,A4版。

  ③陳文信:《民調失准綠贏的像中樂透》,台灣《中國時報》,2014年12月1日,A6版。

  ④江靜玲:《全球競爭力台灣輸馬來西亞》,台灣《中國時報》,2014年5月21日,A2版。

  ⑤陳慧萍:《蔡:強化地方執政落實區域治理》,台灣《自由時報》,2014年12月4日,A4版。

  ⑥許雅築:《“平時不會,臨時才會”“立院”淪笑柄》,台灣《聯合報》,2014年5月31日,A10版。

  ⑦林河名:《“立院”本會期歷盡滄桑考監人事埋伏筆》,台灣《聯合報》,2014年5月31日,A10版。

  ⑧田思怡:《外媒:藍大敗不利兩岸關係發展》,台灣《聯合報》,2014年12月1日,A7版。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5年1月號,總第205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