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兩岸政治關係合情合理安排芻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24 18:06:07


 
  兩岸政治安排之影響因素

  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鞏固深化階段,要實現合情合理的政治安排,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正如2013年5月24日,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接見《聯合報》訪問團時所指出,“合情合理安排兩岸在國家尚未統一前的政治關係,是一個‘進行式’。這是一個‘實踐的過程’,需要不斷探索商討,沒有現成的模式,需要兩岸民眾能夠接受,取決於兩岸雙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因此,兩岸都應站在中華民族整體發展的高度,順應大陸和台灣發展的現實需要與未來趨勢,冷靜、客觀地看待兩岸內部、雙方之間、國際社會等存在的多種影響因素,以高度耐心和信心,積極“開渠引水”、“疏堵結合”,才可望實現雙方都能接受的安排。

  1、島內民意因素。從積極面看,“求和平、求安定、求發展”是台灣島內的主流民意,希望建立穩定的兩岸關係,有利於兩岸雙方進入政治對話,探討構建兩岸合情合理的政治關係。但從消極面看,島內民眾長期以來對大陸形成了負面的刻板印象,認為在兩岸政治關係上大陸要“吞併台灣”、在國際空間上大陸總“打壓台灣”、在軍事上大陸要“武力犯台”、大陸制度“專制不民主”、與大陸談判“會被吃掉”。目前,台灣民眾對大陸的種種不信任、疑慮和恐懼,並未隨著兩岸經貿交流的深入而扭轉,島內“反服貿”聲浪的持續高漲及新近爆發的“太陽花學運”突顯了這一深層次的問題,更直接影響了島內主要政黨對發展兩岸政治關係的態度。因此,在兩岸全方位的交流中,隨著兩岸社會融合程度的加深,雙方不僅應當換位思考、注重“同情的理解”,更須重視從歷史、政治教育和輿論引導上深化認同與強化互信,建構兩岸共同的政治認知,降低台灣民眾的疑懼,提升台灣民眾對“中國人”身份、對“一個中國”認同度,才能從根本上順利推動兩岸政治關係的深入發展。

  2、民進黨因素。目前,民進黨主要代表的是兩岸關係中的保守勢力,無論其執政與否,均被視為是兩岸關係發展中的負面因素和消極阻力。2008年以來,這個台灣地區“長出來”的政黨,雖然不再赤裸裸地宣揚“台獨”,但以“捍衛民眾自由、民主和中下層民眾權益”為由,一再反對和阻撓兩岸關係的各種發展,對兩岸政治協商和談判更是極力扭曲、全力抵制。同時,為了選舉利益,民進黨與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上的歧異和不信任已然固化,造成台灣內部在兩岸關係發展上缺乏共識,客觀上製造了兩岸關係發展的障礙,導致兩岸政治關係難以推進。但也應看到,隨著兩岸關係的全面深化發展,民進黨的“台獨”空間受到明顯壓縮,對兩岸某些議題的態度也出現微妙變化,開始採取較為務實的態度。民進黨及其支持者也不再排斥兩岸對話,這些小量變可視為民進黨在兩岸關係發展中展現的正面信息。

  3、國民黨因素。從主流看,目前的國民黨大陸政策主張對於深入推進兩岸關係的發展是積極正面的: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認同兩岸都是“中華民族”,與大陸有相當程度的政治基礎和民族認同基礎;堅持“一中架構”的“中華民國憲法”等法理基礎、“一國兩區”、兩岸非國與國“特殊關係”等,也與大陸主張的“一中框架”、“兩岸一中”在原則上一致。但國民黨對“中華民國”國號的堅持、將“中華民國”等同於“台灣”的做法、“不統、不獨、不武”的主張,對兩岸政治性談判顧慮重重等,也給發展兩岸政治關係設置了諸多障礙。隨著兩岸關係的深化,只要繼續秉持“求同存異”、“聚同化異”的精神,國共兩黨在雙方既有的基礎上,加強溝通、增進互信,這些問題都可望迎刃而解。

  4、大陸因素。大陸綜合實力的持續穩定發展、國際社會中的負責任大國形象的穩固樹立,是兩岸政治關係能否順利推進的決定性因素。一方面,這有助於化解民眾對大陸不民主等種種刻板的負面印象,增強其對台灣民眾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增強大陸自身在兩岸政治協商中的信心,以更開闊的視野來進行兩岸政治關係的構建,大膽地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面對兩岸政治現實,改變過去對台灣當局完全不承認的思維,不否認其對台灣地區具有合法的治理權。在此基礎上,將可望在很大程度上增強兩岸互信,推進兩岸政治關係的深入發展。

  5、國際因素。西方大國主要是美國、日本,從自身的國家戰略利益出發,希望兩岸關係維持“不統、不獨”現狀、保持適度張力,以便從中牟利。美國在亞太“再平衡”戰略下,繼續從經濟、軍事等方面對台灣方面進行拉攏和施壓,直接影響到國民黨當局對兩岸深化發展政治關係的態度,馬英九對兩岸和平協議的態度趨於保守就是明顯的例子。但從積極的角度看,一方面,國際社會普遍遵守“一個中國原則”、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均有助於兩岸政治安排的推進。美國方面也一直公開表示支持兩岸和平發展,並在時機成熟的時候簽訂相關協議。美多個智庫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為避免兩岸局勢緊張傷及美國利益,就提出了多個版本的、很大程度上照顧到台灣利益的“中程協議”,以尋求兩岸關係的穩定化。這些版本的共同點表現為:性質上強調過渡性,“非終極”、“非全面”、“非一套到底”,內容上強調“一個中國架構”、“台灣不獨、大陸不武”,均與兩岸和平發展鞏固深化期的過渡性政治安排存在交集。另一方面,近年來,隨著兩岸實力對比的加大,台灣的國際關注度及影響不斷下降,美國對兩岸關係干預的程度和強度也有所減弱。因此,國際因素雖然複雜且不可回避,但總體有利於兩岸建構更加和平穩定的政治關係。

  結 語

  兩岸政治關係安排,是兩岸關係長遠發展終將面對和妥善解決的重大問題。以目前兩岸關係發展的情勢看,要實現雙方都能接受的合情合理的政治安排,任重道遠。但兩岸絕大多數愛好和平、追求幸福生活的民眾們都有理由相信,隨著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兩岸社會將逐漸實現高度融合,民眾的情感和認同也會漸漸拉近,兩岸政治關係的合情合理安排,乃至兩岸的最終統一都將水到渠成。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4年5月號,總第197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