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淺析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的歷程、規律與趨勢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5-23 10:24:06


 
  四是務實派的聲勢和能量呈上升態勢。務實派在推動兩岸交流、兩岸政策調整方面形成一定規模和聲勢,迫使蘇貞昌把原本位階較高的“對中政策總結報告”降格為“2014年對中政策檢討紀要”,刪除“民主同盟”、“憲政共識”等對抗性較強的字眼,一定程度上意味著蘇貞昌保守路線受挫。

  五是“台獨”話語權份量減小,尤其是“法理台獨”市場日趨縮小。一方面,“台獨”作為強勢話語的民意基礎發生了明顯變化,台灣逐漸形成“中華民國共識”,不接受“台灣國”的名稱。民進黨內部民調顯示,67.5%受訪者認為“中華民國”的“國號”適合台灣,25.1%認為不適合,76.9%認為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適合代表現在的台灣,15.1%認為不適合。(17)另一方面,繼李登輝公開表示“台獨是個假議題”、陳水扁承認“台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之後,民進黨內湧現出一系列要求調整“台獨”路線的主張。這說明,儘管現階段仍不敢、不願、不會放棄“台獨”立場,但“台獨”已成為民進黨爭取中間選民的票房毒藥,挑戰“台獨黨綱”的人越來越多,“台獨建國”愈來愈不可能,這是不以“台獨”勢力意志為轉移的大趨勢。

  制約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轉型的結構性因素

  “民進黨處在兩岸政策轉型的十字路口”、“關鍵階段”,這是十多年來島內外媒體、學者一再談論、但最後均失望收場的老話題。民進黨未能在關鍵時刻邁出關鍵步伐,與制約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的結構性因素尚未發生根本變化密切相關。

  (一)兩岸實力對比與兩岸關係發展格局:大陸實力與兩岸關係深化了島內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流民意,但尚未瓦解民進黨發展的社會民意基礎

  大陸實力與兩岸關係發展是影響島內民意、推進民進黨兩岸政策轉型的重要杠杆。一方面,美中雙重領導亞太區域的權力結構與政治格局開始浮現,“大陸強台灣弱”的趨勢不斷強化,大陸對台政經影響不斷擴大,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格局不斷深化,使得島內認同兩岸和平發展的主流民意不斷壯大、“台獨”發展空間不斷壓縮。民進黨如果不調整“台獨”路線,勢將難以跨越邁向執政的最後一哩路;即使因國民黨分裂或重大弊案而上台,也難以穩定執政、長期執政。另一方面,大陸目前尚不是決定台灣政局演變的關鍵性因素,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格局尚未根本扭轉島內民眾“親美媚日恐共”的心態和“去中傾台”的民意趨勢,這為民進黨以“台灣主權牌”、“民主人權牌”對抗國民黨“兩岸和平牌”、鞏固既有社會基礎留下了一定空間。

  (二)中美競合與美國台海政策格局:美國在中美戰略博弈中仍占一定優勢、對台政策兩面性較強,使民進黨對“倚美求存”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美國是“台獨”勢力不斷擴張最重要的外部因素,也是影響民進黨兩岸政策的關鍵外因。隨著中國和平崛起的步伐加快,中美戰略互求增多,美國對華政策、台海政策的兩面性更加明顯,推動“以台制華”戰略的力度加大。一方面,美國反對“法理台獨”,要求民進黨採取“穩健的兩岸政策”,推動與大陸交流。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葛來儀表示:“希望民進黨制定一個良好有益的大陸政策,保持與大陸交流合作大門敞開,這是美國的首要關切”(18);“如果民進黨沒有提出一個北京能接受的‘九二共識’替代方案,美國不可能在2016年台灣‘總統’選舉中保持沉默”。(19)另一方面,美國希望“台獨”勢力成為牽制國民黨、確保台灣成為配合“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棋子。民進黨寄望構建所謂“民主同盟”,在美國再平衡戰略中扮演牽制中國的角色,鞏固甚至擴張“台獨”社會基礎,說明美國的兩面手法已對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產生了關鍵影響。

  (三)藍綠對抗與“藍大於綠”格局:鞏固泛綠基本盤與爭取中間選民的兩難困境,使民進黨兩岸政策轉型顧慮重重

  當前,島內藍綠對抗格局固化,“中央層級”選舉“藍大於綠”的選民結構比較穩定。國、民兩黨基本盤分別約45%、40%,中間選民約15%。(20)民進黨要想贏得“總統”選舉,必須在鞏固泛綠基本盤的同時,爭取主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多數中間經濟型選民的支持。2012“總統”選舉,台灣“未來事件交易所”民調顯示,約有70萬中間經濟型選民在投票前對民進黨兩岸政策不放心,5.75%原本喜歡蔡英文的中間經濟型選民因擔心民進黨上台影響兩岸關係而改投馬英九。(21)然而,民進黨近半支持者“傾獨”色彩明顯,“台獨基本教義派”超過10%,2012年選舉中“蘇蔡配”的支持者認同調整“台獨黨綱”的僅有36.2%(22),民進黨領導層因此擔心調整兩岸政策不但難以爭取到過半中間經濟型選民,相反有可能導致泛綠基本盤崩盤,尤其是“台獨基本教義派”分裂。

  (四)民進黨派系鬥爭與世代交替格局:“務實派”和新世代難以出頭,黨員結構偏向深綠,嚴重削弱了民進黨兩岸政策轉型的動能

  政黨變革理論認為,政黨領導者是政黨變革最關鍵的推動力量。民進黨能否調整兩岸路線,不只與領導人的膽識、魄力與勇氣有關,也與該黨務實派與基本教義派力量對比、黨內權力鬥爭態勢、不同世代的背景經歷密切相關。

  深綠比例較高的黨員結構和黨主席直選的競爭機制,決定了“台獨基本教義派”對該黨權力結構調整和兩岸政策走向具有重要影響。近兩年來,“務實派”實力和能量有所上升,但與“台獨基本教義派”的差距較大,仍不足以主導該黨路線轉型。蘇貞昌、蔡英文在黨主席和2016年“總統”候選人初選爭奪戰中競爭激烈,忌憚“台獨基本教義派”反彈,不敢獨自大幅度調整兩岸政策。從世代交替角度而言,如果蘇貞昌在蘇、蔡之爭中勝出,目前掌權的美麗島律師世代仍將主導民進黨發展。即使蔡英文勝出,以幕僚世代為主體的新世代因先天的政治軟弱性和妥協性,短期內仍難擺脫派系羈絆,仍難提出類似“憲法一中”的突破性兩岸論述。

  (五)國、民、共關係格局:國、民、共三角關係不平衡,尤其是國民黨政績不佳、兩岸政策保守性較強,增加了民進黨調整兩岸政策的惰性

  政黨關係是兩岸關係的特殊組成部分,其中國共關係是撬動國、民、共三角關係的杠杆。自2008年重新執政以來,國民黨掌握兩岸政策主層權,壟斷兩岸和平紅利,在爭取淺綠選民、中間選民方面取得實效。但國共交流仍有局限性,尤其是馬當局執政困境加劇、大陸政策的消極性和保守性仍很突出,使得不少民進黨人滋生“不用調整兩岸政策、猛攻‘馬英九執政無能’、也能爭取中間選民、奪回政權”的幻想。

  綜合來看,民進黨調整兩岸政策的壓力不斷加大,但阻力仍大於推力。大陸“反獨”實力增強,島內兩岸和平發展民意上升,美國反對“法理台獨”態度清晰,國民黨壟斷兩岸和平紅利趨勢明顯,這些因素迫使民進黨不得不調整兩岸政策。但島內民意的兩面性、美國台海政策的兩面性、馬當局兩岸政策的保守性,尤其是“台獨基本教義派”的頑固性和蘇、蔡權力鬥爭的激烈性,增強了民進黨調整兩岸政策的投機性和工具性。目前,制約“台獨”轉型的結構性因素仍未發生根本變化,民進黨離放棄“台獨”路線的戰略轉型尚有較大距離。

  未來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的趨勢

  民進黨要制定出“台灣人民滿意、美國能接受、大陸能忍受、與國民黨相區隔”的兩岸政策,的確是一個美好的夢想,何時能夠實現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民進黨兩岸政策轉型將是一個多種因素糾結、壓力不斷加大、權力鬥爭激烈、論述漸進改變的複雜過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