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台灣R&D全球化及對兩岸創新合作的影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19 10:19:23  


兩岸經濟在互利互惠的基礎上將走向更深層次的雙贏
  中評社╱題:台灣R&D全球化及對兩岸創新合作的影響 作者:王勇(廈門),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助理教授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創新過程的基本要素已跨越了國界,成為全球性或區域性的要素。與此同時,伴隨著兩岸經貿關係30年的發展,兩岸經濟的互補性和依存度不斷提高,台資企業已在祖國大陸形成眾多各具特色的產業集聚區,與當地的產業關聯度日益加深,祖國大陸業已成為台灣保持企業和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支撐和經濟腹地。近年來,伴隨著祖國大陸產業實力的快速增強和台灣出口導向型經濟轉型壓力的加大,台灣由原先將祖國大陸單純作為加工生產基地而轉向依託當地智力資源開展產品原生本土化設計開發,兩岸的分工模式也由原先的台灣R&D設計和大陸加工生產逐步向兩岸R&D分工轉型。

  台灣大力吸引跨國公司和島內企業在台設立R&D中心

  1、推動研發服務業的發展

  研發服務業是指那些與生產活動過程密切相關、知識含量和附加價值都較高的行業,包括前期基礎研究、技術R&D、設計開發、生產製造、評價檢測認證、行銷及配套服務等。台灣“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將研發服務業細分為研發支持型服務業和研發周邊型服務業兩類。其中,研發支持型服務業包括管理與仲介服務、諮詢分析服務、產業教育服務、智慧權監督評價服務、技術交易仲介服務、創業投資基金服務;研發周邊型服務業包括工業設計服務、專業測試及驗證服務。與此同時,台灣“經濟部”制定了新的投資研發創新計劃,包括產業高值化計劃、國際創新研發基礎計劃等,並將該計劃作為島內今後重點支持的知識服務業發展方向;確定了半導體產業、生物技術制藥業作為島內具有發展利基的研發服務對象,從而對研發服務業產生較強的示範效應;積極釋放民間參與研發服務活動的空間,擴大研發市場供給規模。

  2、出台鼓勵跨國公司和民間企業在島內設立R&D中心的優惠政策措施

  台灣當局在2002年新出台的“六年發展重點計劃”(2002——2008年),由台灣當局補助20億元新台幣,吸引跨國企業來台設置區域R&D中心,以期實現2008年至少有30家跨國企業在台設立區域R&D中心的目標;獎勵島內民間企業設置創新R&D中心,促成40家以上的民間企業在島內成立R&D中心;到2008年將台灣的R&D經費佔GDP的比例提高到3%以上,使台灣經濟轉變為R&D導向型經濟。與此同時,台灣當局還在島內主導擴大或新建了一批重大R&D中心,例如,台灣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台灣中山科學院龍園研究園區行動通訊工程中心、台灣工業研究院新竹納米應用R&D中心、台北南港軟體園區設計R&D中心、中部精密機械創新R&D社區、南部產業創新R&D示範區等;建立全島開發型的創新科技園區,例如,新竹生物醫學園區、新竹IC設計園區、中部科學園區、中部再生科技園區與花卉生物科技園區、台南科學園區、農業生物科技園區、再生科技園區與南港生物科技園區等。設立這些重大R&D中心、科學園區有助於進一步提高台灣產業的R&D水準和帶動島內外企業在台設立R&D中心。

  台灣“經濟部”為了鼓勵跨國公司在台設立研發中心,規定凡營運總部對島外關聯企業提供管理服務或R&D所得、權利資金所得、投資收益及處分利益等,皆免征營利事業所得稅;若既有公司或新創公司投資於新興高科技產業或技術服務業,亦可免征5年營利事業所得稅;投資於自動化設備、網際網路、通訊及電信產品、電子、電視視訊設備及數位內容產品製造等硬體、軟體及技術,研究發展活動及人才培訓,也可抵減營利事業所得稅;提供工業區土地租金優惠,其中,第一、二年免租金,第三、四年租金六折,第五、六年租金八折;放寬控股公司上市上櫃規定;便利跨國企業募集資金,放寬高科技領域專業人才來台工作的限制;設立單一視窗專門專責提供便利外企投資諮詢及提供相關服務。基於這些政策措施的實施,力爭將台灣發展成為亞太地區的產業創新R&D中心,推動台灣成為本地企業的創新R&D總部以及跨國企業的區域R&D中心。

  3、跨國公司紛紛在台搶灘設立R&D中心

  自2002年以來,由於台灣當局提供低利率R&D貸款、租稅減免、開展運輸建設規劃、推動R&D策略聯盟以及鼓勵民間企業設立R&D中心等優惠措施,同時,台灣擁有高科技“代工”和高素質R&D人才優勢,加之近期兩岸大三通的最終實現,從而吸引了包括因特爾、惠普、戴爾、索尼、微軟、愛立信在內的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來台灣設立R&D中心。截止2007年底,跨國公司在台灣已設立了40多家R&D中心。其中,作為全球半導體產業龍頭的因特爾自2004年8月在台北設立因特爾創新R&D中心(IIC)後,積極與台灣大學、台灣清華大學、台灣交通大學的電機與信息工程學院等開展基礎R&D合作研究,同時與台灣的設計代工企業開展致力於產品性能改良的應用型R&D合作,從而共同推出基礎性產品和設定世界性產品標準。與此同時,世界最大的電腦基本輸出入系統(BIOS)公司——鳳凰科技,將其核心系統軟體(CSS)R&D中心也移師台灣,除了開發公司核心的BIOS產品外,還將研究計劃擴展到其他產品線。由此,鳳凰科技在利用台灣較低成本的人力、土地資源基礎上,將其研發技術轉移來台,而非單純的協助台灣當地廠商開發技術,使鳳凰科技有效地縮短了技術R&D時間,而該R&D中心也成為鳳凰科技全球最大的R&D基地。此外,微軟公司和惠普公司也分別在台灣設立了微軟技術中心和亞太R&D中心。而戴爾公司在台灣設立的R&D中心已逐步發展成為在台規模最大的跨國公司R&D中心。這些跨國公司在台設立R&D中心,有助於促進台灣的產業升級和提升台灣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推動台灣由“台灣製造”邁向“台灣創新”。

  4、台灣大企業競相在島內設立R&D中心

  為了鼓勵島內民間企業在台設立R&D中心,台灣當局在稅收、土地提供、投資審批等方面提供優惠或協助,並制定了相關的政策措施。在政策引導下,台灣許多大企業競相宣佈在台成立R&D中心。截止2002年11月,已有47家大企業正式提出申請成立R&D中心。2003年以來,以資訊電子企業為代表的大企業掀起在台成立R&D中心的一股熱潮。其中,鴻海集團在台北縣埔頂工業區設立了R&D中心,總投資達600億元;廣達電腦公司在桃園縣設立了R&D中心,投資50億元新台幣,R&D人員將從目前的2000多人增至未來的5000人;廣輝電子公司則在華亞科技園區興建R&D中心,總投資達1100億元新台幣,R&D重點為TFT-LCD及其上中下游產品;光寶集團在台北內湖設立技術R&D中心,將結合儲存技術、顯示技術、網路、無線傳輸、半導體、軟體等技術領域的R&D人才,總投資300億元新台幣,R&D人員由目前的1200人增至2005年的2500人。此外,金寶、英業達、大眾、緯創、仁寶、奇美、宏基、明基與友達等知名科技大企業已提出或正在設立R&D中心。其中,宏基集團與美國大學合作,在龍潭渴望園區成立“價值實驗室”,引進國際級研究機構的頂尖研究計劃,進行中長期R&D;仁寶公司則成立先進技術中心,研究近期的創新應用技術與中期前瞻性技術;奇美集團與日企合作計劃在台南設立R&D中心和建立光電產業創新R&D基地;台灣TFT-LCD液晶顯示器龍頭企業友達公司投資100多億元新台幣,成立友達科技中心,吸引1000多名R&D人才,將在新竹科學園區建成台灣最大的光電R&D基地。台灣大型科技企業在台設立R&D中心,除配合台灣當局政策以爭取更多優惠與投資機會外,主要是出於兩岸產業分工佈局的考量,希望將高端的技術R&D與高附加價值的產業植根於台灣島內發展。

  台企積極在祖國大陸開展R&D投資

  近年來,祖國大陸相對於台灣島內在擁有龐大市場和充沛的廉價高素質人力資源彙聚的地區對台資企業形成強大的“磁吸”效應,台資企業越來越傾向於在這些地區直接從事R&D活動。其中,英業達、宏電、廣達、大眾、華碩、明基、華宇、旺宏、耀華等多家台灣電子企業,已先後在祖國大陸設立R&D中心、IC設計中心或軟體開發基地(表1)。而在台資企業投資密集的江蘇昆山市,台資企業中設有R&D部門的佔57.4%,電子資訊產業台資企業則佔61.9%。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