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馬英九當局的“活路外交”:回顧與前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15 11:40:41  


 
  三是減少了國際勢力插手台灣問題的機會。李、扁時期,台灣當局借由拓展“國際空間”,大搞分裂國家活動,兩岸在國際上的“台獨”與反“台獨”鬥爭異常激烈,不僅兩岸關係受到嚴重破壞,也給國際勢力插手台灣問題,牽制中國,漁利兩岸提供了機會。自馬英九當局推行“活路外交”以來,兩岸在國際舞台上由“對立與對抗”轉變為“和平與合作”,彼此不再是猜忌與懷疑,而是逐步建立互信。兩岸在國際場合由過去的“零和”遊戲轉變到“雙贏”思維,符合兩岸人民的根本利益。“活路外交”的實踐證明,兩岸在國際上的直接碰撞大幅減少,台灣問題在中美、中日及中國與其他大國的雙邊關係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國際勢力插手台灣問題的空間減小,涉台國際環境朝著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方向發展。

  四是有助於兩岸積累處理台灣“國際空間”問題的經驗。馬英九當局放棄向聯大提起“入聯”議案,向大陸釋放了善意,大陸方面也透過適當方式同意或默認台灣以適當身份、方式參與一些對台灣民生有重大影響的聯合國專門機構的活動。經過兩岸有關方面的多次溝通與協商,最終促成了台灣方面以觀察員身份參與WHA。這充分表明,在“九二共識”以及兩岸互信基礎上,只要真誠協商,總可以找到解決台灣“國際空間”問題的有效辦法。兩岸通過溝通與協商解決台灣參與國際活動相關問題的實踐,不僅維護了一個中國框架,擴大了台灣的國際參與,對於保持兩岸關係良好氣氛,起到了積極作用,也有助於兩岸積累處理台灣“國際空間”問題的經驗。

  五是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實踐證明,馬英九當局的“活路外交”在化敵為友方面的功效有目共睹,國際社會樂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支持台灣在一個中國框架下拓展“國際空間”。除了極少數台灣“友邦”外,包括美、日在內的多數國家一直反對台灣加入聯合國。2008年,馬英九當局首次讓台“邦交國”提出“台灣2300萬人民有意義地參加聯合國專門機構活動”提案,得到了美、日、歐等國家的支持。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團於2008年9月於其網站發表聲明,除明確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專門機構外,也再度表達強烈支持台灣成為WHA觀察員的立場。此系台灣1971年退出聯合國以來,美國第一次公開聲明支持台灣參與聯合專門機構。⑨另外,美國還於台灣“大選”前的2011年12月22日正式宣佈將台列入“免簽證候選地區”。島內輿論認為,這彰顯美國對馬英九兩岸與對外政策的認同。⑩除了美國之外,日、歐等國也通過各種方式,對馬英九的“活路外交”政策以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表示歡迎與支持。所有這些均進一步強化了國際社會肯定與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氣氛,壓縮了台灣島內分裂勢力進行“台獨”挑釁的空間。⑪

  (二)馬英九當局“活路外交”政策實踐的局限性與負面效應

  從根本上說,馬英九當局的“活路外交”政策以維護和擴大所謂“中華民國”的利益為主軸和出發點,這使其不可避免帶有諸多方面的局限性,存在一定的負面效應與弊端。

  一是馬英九當局採取“退中有守”之策略,並沒有改變兩岸在國際社會的對立格局。馬英九所謂“活路外交”雖有退卻的一面,但並非完全的退卻,而是有限度的退卻。他雖然放棄進一步拓展“邦交國”,但並未放棄其既有的23個“邦交國”。雖言休兵,只是“兄弟息爭”,分歧仍然存在,並非終結在“外交”領域的抗爭,也未改變台灣對“一個中國”的自我表述以及對國家統一的躲避態度。儘管他以妥協、低調方式處理一些高政治性的涉及主權爭執的國際問題,但是仍然可能造成“兩個中國”的國際印象,也就是說“雙重承認”問題事實上並未解決,儘管它暫時沒有在台面上影響著兩岸關係。法理上的約束和現實政治的需要,決定了馬英九在國際事務上妥協的限度。⑫

  二是馬英九當局採取“以退為進”之策略,在參與聯合國專門機構及其活動上更積極。

  馬英九所謂的“活路外交”雖有退卻的一面,但也有積極“進取”的一面。如果說,馬英九當局在“邦交國”問題上採取的是“守勢”(即不再主動“拓邦”),那麼在參與國際組織問題上採取的則是“攻勢”,只是他轉換了進攻的目標而已,即將“進軍”聯合國策略,轉變成了“進攻”聯合國專門機構,表面上是“退守”策略,實質上是“有意義的以退為進”策略,是一種務實的彈性調整。在參與名義上可以最低以“中華台北”為限,在參與目標上可考慮以觀察員身份參與,較之李、扁時期以“中華民國”、“台灣共和國”或“台灣”等“國家”身份或名義來“進軍”聯合國的慣常作法,對大陸的刺激較小,現實操作性較強。李、扁時期的對外戰略是一種“明知不可而為之”、“只計過程不問結果”的挑釁性戰略,而馬英九這種冠以“休兵”名義的表面妥協的對外策略其實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退讓”,它有清晰的目標規劃和現實主義的考量。⑬

  三是馬英九當局採取“迂回進取”之策略,並沒有放棄未來參與聯合國的長遠目標。馬英九當局主張“進軍”聯合國專門機構,只是一種策略運用,對於是否要重返聯合國,台灣並未放棄將其視為長遠目標;在主權問題上,台灣主張擱置爭議,但並未出現接受“中國主權觀”的跡象。⑭未來台灣當局仍不能排除有促請“友邦”繼續提案的可能。台灣當局高層稱,台灣放棄聯大提案是“外交”策略的彈性運用,絕非放棄推案,也絕非矮化“台灣主權”,加之這是“操之在台的選項”,未來若中美台三邊關係出現變化,“想提案,隨時可以提案”。可見,儘管馬英九當局雖目前不再“進軍”聯合國,但並非放棄“參與”聯合國,更無法保證今後的執政當局重新“進軍”聯合國。從這個角度說,馬英九當局加入聯合國組織的策略是一種迂回戰術,帶有“農村包圍城市”的意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