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時報:馬政權連五敗 民心為何潰散這麼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3-01 13:53:18  


  中評社台北3月1日電/中國時報1日社論說,二二七“立委”補選,民進黨再下三城,這已經是去年九月以來,國民黨的“連四敗”,也是馬政權兩年不到的“第五敗”!除了台北市大安區“立委”補選之外,從雲林“立委”補選、三合一基層選舉、農曆年前三席“立委”補選到農曆年後的四席“立委”補選,不論黨主席是吳是馬,黨秘書長是吳、是詹還是金,“閣揆”是劉或是吳,國民黨都找不到勝選基礎和理由。 

  社論說,馬政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會讓民心潰散得這麼快?到底是馬英九的問題?還是國民黨的問題?但不論馬英九或國民黨,都不是政壇新人或新角色,相反的,不論馬個人或黨,都是台灣民眾熟悉的,馬英九為人熟悉的清廉厚道的特質,讓他在全民惡扁氛圍下快速竄起;然而,國民黨失去政權八年中,並未相應新的政治環境,調整體質,馬英九也未體會到他必須更強勢的領導,才能加速重建扁政府八年崩壞的政治道德和治理專業。馬英九沒有改變,但社會氣氛變了,而民眾對政府的期望顯然失落了。

  當輿論批評國民黨的派系文化時,很容易就疏忽了,其實民進黨爭奪政權,也無法迴避派系牽制。以嘉義縣為例,“立委”補選勝出的陳明文,是李登輝時代典型的國民黨派系,扁政權時靠攏民進黨,竟就此漂白,縣長八年之後交棒給張花冠,自己再接續選“立委”,這叫派系接棒。類似案例,曾經發生在雲林縣的張榮味家族,但是張家既不能靠挺藍漂白,更無法靠挺藍搞派系或家族交棒。以新竹縣為例,鄭永金縣長八年還要欽點接班人,結果不為國民黨接受,竟拱出脫黨參選縣長者,違紀在前,竟還能再拱自己的親兄弟,代表國民黨角逐“立委”補選,敗選早可預期。 

  社論說,值得思考的是:為什麼身在藍營的地方派系就能死性不改,吃定國民黨必須對派系妥協讓步?否則江山寧可拱手讓人?為什麼身處綠營的派系對民進黨的向心力會一夕轉變成為黨性堅強?更諷刺的是,當年扁政權收編地方派系的手法可是威脅利誘、軟硬兼施,司法壓力伴隨行政資源。相比之下,無賞無懲的國民黨就只能讓派系予取予求,難堪的是,得者派系而失者政黨。

  馬政府聲望下跌,從他就任第一天就已開始,他任用了專業“內閣”,卻讓老國民黨壓陣,不聽府院號令的國民黨,讓專業“內閣”寸步難行。莫拉克風災只是壓垮“劉內閣”的最後一根稻草;“吳內閣”上路後,卻又犧牲太多專業,政治與接續而來幾乎沒停過的大小選舉考量,讓“吳內閣”只能思考如何降低政策對選票的衝擊,儘管“立法院”上會期打一架通過地制法修正案,讓國民黨內小有團結士氣,但無可諱言,不論是中央黨團或地方派系,袖手看國民黨或馬英九笑話的人,遠多過團結一心拉抬府院黨聲勢的人。於是乎,入閣任官者難覓,競逐五都者難求;國民黨易選區眾人搶破頭,國民黨艱困區,無戰將肯披戰袍;在野八年,黨內還有為黨奉獻拚搏的悲壯士氣,執政短短兩年,這一丁點戰鬥意志都消弭於無形。 

  社論說,但凡領導者,最重要的特質就是要有死士願鼎力效忠,馬英九枯坐“總統府”,不能不深思何以賢士戰將俱遠矣?民進黨再下三城,於“立法院”不過取得卅三席,於“國會”議事容或無涉,但就大局卻顯見執政黨聲勢再挫。藍營內已有“內閣”改組之議,類似建議輿論一而再、再而三提出,若非建議如泥牛入海,無聲無息,就是“內閣”老人舊面孔搬風,愈搬愈糟,馬政權必須徹底警覺,新人新政新氣象的意義。一個“貪”字推倒扁政權,希望兩年後的二○一二年,不會出現一個“笨”字推倒馬政權的危機發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