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台灣的“民主內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29 15:22:09  


阿扁以民主為手段以族群為區隔,挑起藍綠沖突,掀起「民主內戰」,炒熱選情。
  中評社訊╱題:台灣的“民主內戰” 作者:王崑義(台灣),台灣戰略學會秘書長、台灣海洋大學通識中心兼任教授

  去年的十二月七日,台灣高速公路上一輛逆向行駛的轎車,在交通警察一路追趕攔截之下,仍然以超高速飆了二十五公里,最後快速撞上一輛來車,兩車瞬間起火燃燒,四名駕駛與乘客全部被燒成焦炭。

  提到這則車禍事故,並不是要分析社會新聞,只是讓人不禁要聯想到阿扁從推動“入聯公投”以來,彷彿就像是那一名逆向狂飆的駕駛員,美國像是扮演攔車的警察,中國大陸卻可能成為那輛被撞的來車,最後兩車是否會玉石俱焚,關鍵不在逆向行駛的阿扁,倒是要看中國大陸這部來車,如何閃躲得了逆向狂飆的阿扁。

  扁謝的處境與選戰策略

  阿扁掀起這一波的“民主內戰”,應該如同他選擇逆向狂飆的戰略一樣,他知道如果任令選情冷淡下去,對民進黨絕對是不利的態勢,所以在第一波掀起“入聯公投”的熱情之後,他回頭再選擇挑起可能激起族群衝突的“民主內戰”,無非是要炒熱選情,讓選民記得台灣在辦選舉,知道何時該去投票。

  “民主內戰”的意涵,可以把它當成是以民主為手段,以族群為區隔,刻意挑起競選中的兩大陣營的衝突,以達到勝選的目的。阿扁採取這種“逆向操作”的手法,跟謝長廷看似不同,但戰略內涵卻是相同的,謝長廷在二00七年十二月出版一本“逆中求勝”的書中,就明白地道出了他過去怎麼在逆境中求勝的秘訣。

  他跟阿扁最大不同的是,阿扁始終相信選民是愚昧的,所以必須藉由選戰策略的操控,才能激起選民投票的熱情;但謝長廷相信台灣選民已經成熟到懂得自我選擇,所以候選人只要提出菜單,並不需要告訴他們該吃什麼菜。於是謝長廷的選戰策略用了許多“生命美學”、“政治美學”作為立論的基礎,他希望“永遠要以柔軟的心去面對人民的疾苦,每一次都要視為人生第一項任務般慎重”,這種把人生哲學、政治態度放到選戰策略中來思考,才顯現出謝長廷跟阿扁的不同之處。

  當然,要看扁、謝兩人選戰策略的不同,還需從兩人的從政經歷來分析。阿扁可以說是在“順中有逆”走過政治之路,謝長廷則常是“逆中有順”來度過他的政治路途。阿扁的“順中有逆”,讓他從台北市長到“總統”,一路走來確實比謝長廷順利了許多,但過去七年的“總統”職位卻不斷遭到國民黨、紅衫軍的杯葛、辱罵,最後可能連“總統”下台後還要遭到入獄的恐怖經歷,讓他不得不像魯迅“狂人日記”中所記述的主人翁,看到什麼人,都覺得他們要對他不利的想像。所以如果要把阿扁形容成“狂人”,他絕非像古巴卡斯楚、伊拉克海珊那種敢於對抗強權式的“狂人”,他反而就像魯迅所寫的那種“驚弓之鳥”式的充滿幻想性的“狂人”,這種“狂人”即使“逆向飆車”,他只是失去知覺,而不是知道自己已經走向“逆向之路”,更不是誓死要當狂飆的勇士。

  反觀謝長廷“逆中有順”的處境,讓他更懂得得來不易的“順境”,所以“視民如傷”是他念茲在茲的事,他就曾說:“看一個人不是看他成功的時候,而是看他如何處理失敗時的人生哲學,因為這種時候,才能凸顯這個人的毅力、情緒掌握與心胸等人格特質”,他就是用這種人生態度,才能讓他一次次的在“逆中求勝”。同樣的,他也應用這種態度去面對選戰,他相信台灣的民主已經深化,所比不必害怕選情冷;他更相信國民黨過去以來慣用的“樁腳”戰力已經生鏽,所以不必去挑動那已經生鏽的戰力,如果硬要去挑起,反而像是在幫國民黨去鏽,讓國民黨漁翁得利。

就因扁、謝的處境、人生態度和選戰策略的看法不同,所以兩人在選戰之路分道揚鑣,這是一種必然的結局,也是一種扁、謝“不合”的宿命。

  扁謝“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戰法

  理解了扁、謝理念的不同,也就知道兩人最後不得不選擇“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選戰之路,而這條不同的道路,也必然要促發一次兩人的決戰。事實上,扁、謝開啟決戰之門,在二00七年十一月七日民進黨所舉行的中常會就已經開始,當天黨內對謝長廷提出應該抑制油價,以及開放投資大陸百分之四十上限的主張有了諸多的爭議,最後並都遭到黨內否決,這個否決等於否決謝長廷所提出的“幸福經濟”主張。而整個爭論結束以後,更讓阿扁有感而發地說出了一句“經典”的評語:“經濟搞好,不一定選得上”。

  這一句“經濟搞好,不一定選得上”的名言,不只反應阿扁對選戰的思維,也說出了民進黨過去為何被認為很會打選戰的秘訣。阿扁選擇靠向民進黨多數要角的思維模式,讓謝長廷的戰法就顯得落寞。當然,民進黨多數思考的選戰秘訣,我在去年八月份出版的“中國評論”月刊的一篇文章中,就已經開宗明義地說過,當時我是從“中間選民”這個概念說起,並間接闡述謝長廷提出“幸福經濟”的內涵。

  那時我的說法是,“中間選民是最不可靠的一大群選民,他們外在所表現出來的是普遍不關心政治發展,只關心經濟是否成長,生活是否幸福,但私底下卻又喜歡偷偷觀看電視台的政治談話節目,對政治問題也隨時可以侃侃而談。這種充滿矛盾性的中間選民,常會讓人誤解他們不關心政治,因此,如果單純的跟他們談經濟,雖然他們可能認同那位候選人的政策理念,但卻激不起他們去投票的熱情,這就逼得候選人不得不去創造大量的負面政治信息與政治活動,即使是‘騙取’中間選民的選票,也在所不惜”。

  理解了這個觀念,就不難理解在選戰方面,謝長廷堅持要向中間選民靠攏,但阿扁卻選擇要穩住深綠選票,才能爭取多數的中間選票,透過對深綠政治的操作,才能讓中間選民像傳播理論中的“沈默螺旋”,把他們的選票捲進來。也因此,謝長廷的認知是既然要向“中間選民”靠攏,就應該跟國民黨一樣,多談經濟、少談政治;但阿扁相信要爭取中間選民的支持,就應該多談政治,不能落入國民黨設下只談經濟的“冷陷阱”,這樣若激不起中間選民的投票熱情,民進黨就更無法獲得他們的支持。

  由於扁、謝在選戰理念上的不同,所以從“立委”選戰開打以來,扁、謝就逐步走向“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戰略操作,讓外界誤以為扁、謝不合,其實用心思考,應該可以知道兩人極力爭取“中間選民”支持的意義是一樣的。

  當然,扁、謝出現“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戰法,民進黨人還喜歡以金鏞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中的老頑童周伯通來形容,周伯通善於使用自己的左手打右手,用以迷惑敵人的耳目,這套他自稱的“空明拳”讓敵人看不清他打的是什麼招數。所以,如果敵人的武功不高,想破解他的招數恐怕很難。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