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中時:政黨輪替快七年了,民進黨兌現了什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02 11:10:43  


  中評社香港2月2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日刊登社論說,這一陣子“教育部長”杜正勝在媒體爆紅,其教材爭議也連帶使民進黨的教育政策與杜部長強勢的作為飽受抨擊。其實不只是教育,過去六年,台灣若干理應客觀中立之事務,都已經失去了中性的特質,在在皆令人憂心。先從最近熱門的教育議題談起,再逐一論述其他。 

  杜正勝的意識形態一直相當鮮明,忽而將台灣地圖橫置、忽而提出“罄竹難書”之新解、忽而對文言文/白話文發表個論、忽而貶抑成語。不但如此,每碰到涉及本土/非本土的議題,杜正勝總覺得自己站在正義的一邊,遂有一人匹敵千萬人的豪情壯志。正因為杜正勝從不懼戰,所以與教材、文化、本土、思想的議題,杜正勝總是站在第一線與“對方”焦土對決。照理說,教育應該是超越意識形態與政治勢力的;教育的目的,應該是培養人民分辨判斷政治意識形態的能力。然而一旦對決的氣氛成形,朝野或民眾自然就只好選邊靠陣,於是深綠一定力挺、深藍一定痛批,一個原本應該要理性思辨與對話的教育或文化議題,就在杜部長動輒將異己者視為“對方”的扭曲下,靠著行政權的優勢而強渡關山。

  社論指出,表面上看,杜正勝近三年好像完成了不少獨派期盼的“去中國化”任務,但事實上,他只是點燃了一個個爭議的火種,不但沒有解決問題,也完全切斷了理性對話的管道。萬一將來政黨輪替或是教長易主,這些爭議一個個都會被重新掀起。從這個角度來看,杜部長過去幾年都只是在利用行政權勢強行貫徹一己的意識形態,並沒有真正的從高格局的教育理念解決任何問題。

  教育與文化本土/非本土的爭議,僅是執政黨政府掀起的眾多爭議之一,只因為部長作風強硬剽悍,格外引人注目而已。再以媒體政策而言,當年民進黨支持推動“黨政軍退出媒體”運動,固然是肇因於國民黨對媒體的壟斷與操弄。但是所謂政黨退出,當然是指“所有”政黨退出,尋求中立客觀的新聞空間;然而民進黨政府對於媒體的認知,卻有相當的扭曲:如揚言要把不友善的電視台關台、民進黨的中常委身兼民視董事、執政團隊更涉嫌將台視轉手給親民進黨的平面媒體。凡此種種,都是躲在“本土”的盾牌之後,打著本土/非本土對立的旗幟,遂行媒體政黨化的私慾。照理說,媒體也應該是超越政黨與意識形態的;媒體傳遞或分析資訊,讓民眾來做最後的判斷。但六年多來,媒體的資訊與批判功能遭到扭曲,反而形成藍綠對立、媒體各為其主的對峙局面。這樣的扭曲氛圍,離當年推動黨政軍退出媒體運動的理想,又豈只以道里計?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