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 3 】 
陳水扁軟硬兩手策略選擇透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26 16:48:33  


  中評社訊╱題:陳水扁軟硬兩手策略選擇透視 作者:毛仲偉(北京),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

  .陳水扁交替使用軟硬兩手策略的核心價值取向是甚麼?
  .影響其策略選擇的有哪些基本因素?
  .其運用兩手策略的基本規律為何?

  鞏固、擴大執政基礎並追求長期執政,是陳水扁和民進黨策略選擇的最核心的價值取向,這一價值取向在陳水扁軟硬兩手策略的選擇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為,除去美國、日本等國際因素和中國大陸因素外,影響陳水扁策略選擇的主要內因是「執政利益」。所以當陳水扁採取強硬策略的政治收益高於所需付的相應成本時他就必然會採取強硬策略,而當採取軟的一手策略的政治收益高於所需付出的相應成本時就必然會採取軟的一手策略,而當兩種策略成本相當之時則主要採取軟中有硬和硬中有軟的策略。而以下幾個台灣內在特定的政治邏輯中相關的發展變化因素,是影響陳水扁根據執政利益而估評策略選擇政治收益與所需付出成本變化的主要指標。

  政治版圖藍綠消長變化因素

  二○○一年「立委」選舉,政黨版圖改寫,民進黨成為島內第一大黨,為陳水扁選擇硬的一手提供了條件。二○○四年三月選舉,陳水扁由上屆不到四成到突破五成,這種藍綠政黨版圖的變化和民進黨實力上升的勢頭,為陳水扁二○○四年底在大陸政策上全力運用「台獨話語權」,採取強硬策略突顯民進黨既有「台獨」路線為「立委」助選,爭取一舉衝過半數進一步擴大政治基礎提供了充分的想像空間。

  有幾分實力說幾分話的規律,這在陳水扁軟硬策略選擇上也基本適用。二○○四年底「立委」選舉,陳水扁未能如願讓泛綠陣營一舉過半。民進黨不得不重新進行得失評估,考慮政黨定位和未來在舞台上扮演的角色。為打破藍綠蕃籬,以二○○五年二月廿四日「扁宋會」為標誌,陳水扁以在大陸政策上採取軟的一手策略為籌碼尋求與親民黨進行政黨合作。

  陳水扁與李登輝兩駕馬車爭奪「台獨」共主變化因素

  二○○○年三月廿四日,李登輝在國民黨基層支持者的憤怒抗爭下不得不辭職下台,二○○一年其為了延續分裂主義路線,重現政壇,扛起了「極諯台獨」的大旗,並促成台聯黨成立,表示要爭取卅五席「立委」幫陳水扁擴大執政基礎。

  李登輝為陳水扁挎刀出陣,對陳水扁來說有利多的一面。因為李登輝憑政治影響力,從國民黨內拉出一批所謂「李系人馬」並組成台聯黨充當民進黨的友軍,可以擴大並對陳水扁穩住執政基礎發揮正面作用。但是,李登輝憑其在台執政十二年的政治影響力,重現政壇並推動「激進台獨路線」,等於是在民進黨傳統的領地上搭灶起火安營紥寨,而且也是要為民進黨傳統支持群體在民進黨之外提供另外的選擇空間。這種在泛綠陣營出現兩駕馬車的局面,無疑對陳水扁採取軟的一手推動漸進式「台獨」策略空間形成了擠壓和牽制。

  李登輝及其台聯黨以更為激烈的言辭,用「正統台獨」理念議政,在陳水扁第一任期無論是在批准晶元廠投資大陸、兩岸三通等政策議題上強勢堵截,而且在推動更為極端「正名、制憲」等「法理台獨」議題上,起著引領「台獨」運動的作用。李登輝憑此一躍成為「台獨精神領袖」,並使民進黨部分傳統支持者流失到台聯黨。民進黨與台聯黨既是「台獨」方向上的同路人,也是「台獨」資源的競爭者。泛綠陣營內形成的這種政治目標上合作、生存資源上競爭的關係,等於直接加大了陳水扁大陸政策選擇採取軟的一手策略的政治成本。

  面對「臥榻之側」不甘寂寞的李登輝和來自台聯黨造成的民進黨「後院」資源流失的壓力,陳水扁路線略往中間移就會有深綠選民流失到台聯黨,所以為鞏固民進黨在傳統支持群體的主控力,陳水扁在大陸政策上更多的時候祗能採取形軟而實硬或形實皆硬的一手。尤其是到選舉期間,陳水扁在大陸政策上更是當「獨」不讓,與李登輝比著「唱黑臉」,以減少傳統「台獨」勢力資源的流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